二、化迷糊为明白 问题二:“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24:45》。”他们到底明白了什么? 福音书多次指出门徒与耶稣同在的三年里,常常不能明白耶稣的教导和耶稣所行神迹奇事的意义,直等到他复活后他们才领悟过来。譬如:在摩西五经中一切的献祭上,他们明白了为何羔羊的血能在圣殿中洗净人的罪;恍悟到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灭命的天使怎样因羔羊的血而掠过他们的房屋不夺走他们长子的命;门徒约翰才真正明白当初耶稣所说的:“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起来。《约2:19》”指的是他的身体。旧约圣经至少有三百多处预言了基督的出生、受难与复活,耶稣的复活不但应验了旧约先知的预言和整本圣经的启示,耶稣复活的能力也使得他的门徒明白他就是基督,就是弥赛亚,就是神的儿子。并且耶稣复活肯定了神救赎的旨意,使人经由悔改、赦罪的道得救。 复活也显示了永生的意义:死亡不再是结束,而是生命的更新。我们所敬爱的焦源廉牧师,过世以前对于他的追思礼拜有一个要求,就是所参加礼拜的人必须要穿红色衣服以示欢喜快乐,因为他生命的经历使他确信耶稣复活,因此自己离世归父是一个欢喜的日子。自他的妻子二十年前去世,他就盼望回到神家与他心爱的妻子相会,所以他对自己的离世只有欣喜,他要所有人看到他生命中的成全,尽管他在离世以前承受了病痛的折磨。这也是主复活对于所有信耶稣的人,所赐下的盼望。 复活使门徒从失败中可以起来,彼得曾三次不认主,却在耶稣复活后再次成为主忠心的仆人。复活使我们的生命不再虚空,因他活著,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停留在今生的事上。就像去以马忤斯路上的那两个门徒,当他们不知道主已经复活时,曾经伤心的离开耶路撒冷,这个令他们绝望的地方。但是当他们知道主复活时,立刻欢喜赶回耶路撒冷,生命再度因耶稣复活而大有盼望。 三、化胆怯为刚强 使徒行传记载耶稣的 门徒在主复活升天以后,有极为戏剧性的改变。从前这一群胆怯、懦弱的门徒,一下子变为勇敢坚定的使徒,并且冒著生命的危险,到处传扬耶稣复活的福音,不怕犹太教及罗马帝国的逼迫。他们这样奇妙的改变,一是因为耶稣的复活带给他们生命的改变,使他们藉著耶稣的复活,领受复活生命的能力;一是因为他们从主的复活,对复活及永生有一全新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带出一个特别的使命感,要叫世人从耶稣基督身上,看到永生的盼望。这也是我们从主的复活中看到的使命:“我有一天会渡生命河,人生苦难一一攻克;藉主耶稣战胜了死亡,我将看到救主荣耀光因他活著。” 耶稣的受难和复活就是要救一切怕死的人。也许你认为自己并不怕死,可是当你所爱的人面对生死之时,你会承认生命的脆弱。一次车祸,一场病患,一起横祸,都会把人击倒。神赐下孩子给你,你高兴欢喜,可是从孩子诞生的第一天起,你就开始担忧,因为明天无法把握的未知太多。只有耶稣的复活能抹去人心中的恐惧,使相信他的人不再害怕死亡,不害怕自己的死,也不害怕亲人的死。并且使我们不再害怕失败,因为失败还可以重新再来。“因他活著,我能面对明天;因他活著不再惧怕;我深知道他掌管明天,生命充满了希望只因他活著。”复活能把我们从不确定,带到盼望的光明中。 我的儿子Peter从小就活泼可爱,有机会上台表演就一定成为舞台的焦点,然而你根本无法预知他会耍什么宝。长大学电影专业,注定要在最败坏的环境里奋斗,有多少试探在等著他!但我知道Peter是属于主的小孩,我深信主已复活,他的一生也必定会在主的保守中,这就是复活带来的盼望。今天早晨有孩童奉献礼,这使我想到诗歌《因他活著》第二节的歌词:“何等甘甜怀抱新生儿,他带给我满足喜乐;更觉安慰乃是我确信,他能面对明天the uncertain days因救主今活著。 ”我们可以欢喜把主所赐给我们的儿女交在他的手里,正因为我们确信他是复活的主,并且知道他掌管一切,我们的儿女未知的明天也在他的手中。David和 Fran Forslind 的儿子Jason罹患先天的Krabbe,这疾病会破坏他的脑细胞而危及生命。当Jason还在母亲的腹中时,医生因为他的哥哥Mitchell(以过世)及Kyle,已查出他遗传基因的问题,可是他的父母仍然拒绝堕胎,坚持生下Jason,因为他们视Jason为神所赐的宝贝。生命的喜悦与生命成长中不能预测和掌控的未知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认定孩子的生命在神手里,他们把主复活的确据活在他们对自己儿女的盼望中,勇敢面对Jason未知的明天。这是一个美好的见证,让我们因此得到鼓励,一起往前迈进,因为知道我们的主已经复活,有一天我们也会进入到他为我们预备永远的生命当中。 思考问题: 1.耶稣复活是否带给你真正的喜乐?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9 17:48 , Processed in 0.0512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