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篇84"万军之耶和华啊, 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 " 诗84:12 行动与安静 —— 是一个完满的人生不可缺少的。我们或许会偏重其中某一方, 在今天这个步伐急速的社会, 大部分人可能会偏向行动型。不过......
---------------------------------------------------------------------------
激烈的行动、温和的安静
诗篇84
"万军之耶和华啊, 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 " 诗84:12
行动与安静 —— 是一个完满的人生不可缺少的。我们或许会偏重其中某一方, 在今天这个步伐急速的社会, 大部分人可能会偏向行动型。不过, 我亦感到有时会渴望安静。有些铺在路上的减速带现在称为"宁静条带"。
诗篇84篇是一篇安静的诗篇: "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在神的祭坛那里, 燕子为自己找着抱雏之窝, 但哺育幼鸟也是一种行动。诗篇84篇呈现了一幅在行动与安静之间取得平衡的图画。
"仍要赞美你"则是一边享受与神同在的安静, 一边行动的例子。"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 这人便为有福"; 他们经过安静的反思后, 采取行动, "力上加力", 直至朝见神。"在我神殿中看门", 看似是一种安静的责任, 但"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是过着有行动的人生。
激烈的行动与温和的安静, 两者都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也需要平衡两者的比重, 正如诗人所说: "万军之耶和华啊, 倚靠你的人, 便为有福! "
大斋节, 让我们学习在行动和安静中信靠神。
祷告
父啊, 在此节期, 但愿我们在安静中找到祢的力量, 好叫我们能积极地与祢同行。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今天经文: 诗篇84
1 万军之耶和华啊, 你的居所何等可爱!
2 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 我的心肠, 我的肉体向永生神呼吁。
3 万军之耶和华-我的王, 我的神啊, 在你祭坛那里, 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 燕子为自己找着菢雏之窝。
4 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为有福! 他们仍要赞美你。(细拉)
5 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 这人便为有福!
6 他们经过"流泪谷", 叫这谷变为泉源之地; 并有秋雨之福盖满了全谷。
7 他们行走, 力上加力, 各人到锡安朝见神。
8 耶和华-万军之神啊, 求你听我的祷告! 雅各的神啊, 求你留心听! (细拉)
9 神啊, 你是我们的盾牌; 求你垂顾观看你受膏者的面!
10 在你的院宇住一日, 胜似在别处住千日; 宁可在我神殿中看门, 不愿住在恶人的帐棚里。
11 因为耶和华-神是日头, 是盾牌, 要赐下恩惠和荣耀。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12 万军之耶和华啊, 倚靠你的人便为有福!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被同性家长养大的女人:同性婚姻正在伤害下一代
BYSAMI K. MARTIN
一位由两位“母亲”抚养长大的女人开口谈到她的经历,并希望所有的孩子都由一父一母共同抚养,同性婚姻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希瑟·巴威克(Heather Barwick)给同性恋社群写了一封信,题为《你的孩子正在受到伤害》(Your Kids Are Hurting)。她在信中描述了她的母亲为了她爱的女人,离开父亲,之后父亲就不能再抚养她了。尽管巴威克写道,她觉得“同性恋者是自己人”,但她仍有话要说,“我不支持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和养育子女过程中,父亲或母亲一方缺席,并告诉孩子说,这不要紧,一切都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中有很多人,很多你们的孩子正在受到伤害。父亲的缺席,在我心中造成巨大的空洞,我每天都为爸爸伤痛,”巴威克在《联邦党人》(The Federalist)上发表的信中解释说。“我爱妈妈的伴侣,但是另一位妈妈永远无法取代我失去的父亲。”
巴威克指出,她曾为支持同性婚姻而参加活动,但当她嫁给一位男人,并和他有了四个孩子之后,她才明白拥有一个异性伴侣的重要性。她指出,同性恋者可以成为好伴侣,但是也许他们的孩子有一些不敢说出口的缺失。
“同性恋婚姻并不只是重新定义婚姻,而且重新定义养育子女。有这么多像我们这样的[孩子]。我们中很多人太害怕不敢说出口,不敢告诉你们我们的伤害和痛苦,因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感觉你们并没有在听,你们不想听。如果我们说我们正在受到伤害,因为我们是有同性家长抚养,我们或者被忽略,或者被贴上仇视者的标签。但这绝不是什么仇恨,”巴威克继续说。
“我知道这是一场艰难的对话。但是,我们需要谈谈,“她总结说。“如果有人能够谈艰难的事,就是我们了。你们是这样教我的。”
----------------------------------------
转载自《基督邮报》
----------------------------------------

标题: 3月21日
经节: ...你的果子从我而得。 (何西阿书十四章8节)
主啊,当我年迈孤寂忧伤,却又无人关怀,
生活的担子不胜负荷,让我仍维愉快心情!
从前硬朗的身体,在岁月摧残之下,
难免疼痛疲乏,让我仍维愉快心情!
或许吵杂的声音使我心烦,
面对小孩游戏喧哗,让我仍维愉快心情!
愿我能够追忆往昔,曾经年轻康健、
活泼蹦跳,尽情欢笑玩乐。
我愿每日操练我心,尽量敞开胸怀,
纵然肉体日渐衰老,让我心情畅快!
给我属灵超越的眼光,不管眼前困难,
遥望永恒喜乐,越老心情越发舒畅!
信心能使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容易。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题:你为什么怀疑?
经节:门徒来叫醒了祂,说:「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耶稣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于是起来,斥责风和海,风和海就大大地平静了。 (马太福音八章25~26节)
因着信,神的能力被释放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希伯来书十一:33~35)。事实上,你的怀疑是你不够认识神的指标。如果你使祷告生活渗入了怀疑,你就放弃了神所给最伟大的惟一解决之道。人非有信,不能得神的喜悦(希伯来书十一:6)。神从未安慰怀疑中的你。耶稣对不相信祂的人,一律是斥责。祂向祂的门徒清楚启示自己,好叫他们在有所需求时,能够相信祂。神要建立你的信心,直到你的信心能在任何情况,都能相信及顺服祂(马可福音九:23~25)。当你决定除去自己的怀疑,衷心转向祂的那一刻,神会针对你的怀疑启示祂自己,使你确信祂的信实。当多马怀疑的时候,耶稣向他启示的方式是何等奇妙,让多马的怀疑消失得无影无踪(约翰福音二十:27)。只有神的同在,才能解决你缺乏信心的问题。祂会清楚地启示自己,除去你所有的怀疑。耶稣曾是如此帮助祂的门徒,祂使他们与自己建立不断成长的关系。耶稣以言行教导,带领他们经历许多小奇迹、大奇迹与自己的复活。耶稣知道整个世界的救赎,取决于门徒对祂的信心。在你周围观看你如何因信神而挪去怀疑的人,神要为他们成就什么大事呢?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标题: 3月21日
经节: 『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罢。 』(太九章二十九节)
『祷告透切』的意思就是祷告到完全的信心里去;祷告到还在祷告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种把握:觉得我们的祷告已蒙垂听,已蒙悦纳了;祷告到事情还没有实现之先,已,经得着了所求的。让我们记得世上任何环境都不能拦阻神的话应验,所以让我们坚信祂的话没有改变的可能,虽然世界一直在改变。神要我们单信他的话,不用别的证实或凭据,然后祂,囡照着我们信给我们成全。 --安德生(Sir R. Anderson) 『iflwlyrcru…事就这样成了』(创一章九节)。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闹情绪的9:1理论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婚姻问题,都不是突然发生。心理学家John Gray 指出人类的不快情绪,90%是关连过去的事情。原来过往的成长过程与感情经历,直接影响现在的夫妇关系。很多人都期望伴侣的出现能补偿过去的缺欠,引致双方对婚姻都有不同的期望,却变成大家都有失望。愿意你们能坐下来,分享彼此对婚姻的期盼,别再把心裡不切实际的幻象投放在对方身上。 至于生活上的争执,大部份只是处事方向的差别,在彼此冷静的情况下,应该一起探讨双方也能接受的生活取向。虽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取得共识,至少能坦诚说出心中感受,加深瞭解对方的思维。不要让天天发生的琐碎事情,累积成为问题的雪球;因为雪球越滚越大,终有一天会酿成雪崩。事实上,夫妇间的口角衝突,是没有胜负之分,斗赢了嘴,却输了关系,这样值得吗? -----------------------------------------
摘自《365天谈情说爱》陈钧陶著
----------------------------------------- 好撒玛利亚人(路加福音十章30-37节) 耶稣说这个故事,目的是要打破人为的界限,改变犹太人对撒玛利亚人传统的错误观念。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去,半路遭遇强盗群,把他打过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后来有两位圣品人(祭司和利未人)路过此地,却没有怜悯他,帮助他解除痛苦,足証他们能说不能行。「惟有」一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撒玛利亚人却对此痛苦的人表现七种爱心的行动,使他得到安慰。
[动慈心]。人人都有慈悲心肠,这是天赋的,但有些人塞住怜悯的心,不肯输出爱心帮助人,这撒玛利亚人却对这受伤者动了慈心,因为这受伤者也是人,有神的形像,应予救助。 [倒油酒]。这人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被打伤之处。油有滋润皮肤减少痛苦之功,酒有增加抵抗力之效。油与酒也可预表圣灵的安慰和能力。 [包伤口]。可以减少他的痛苦。是「包裹」而不是「暴露」。凡事包容是爱心的第「十二」种表现(林前十三章7节)。 [骑牲口]。他把那受伤的人放在他所骑的驴背上。是让他「骑上」,不是把他「踏低」,是「扶持」,不是「推倒」。 [到旅店]。他们要走一段路才到旅店(代表教会),把他交给店主。店主可以代表传道人,要「交给」人,不是把他丢弃。 [出银钱]。他拿出二钱银子交给店主。那是当时两天的工资,他捨己为人,毫不吝惜,投资不多,收效却大。 [再回来]。最难得的是这好撒玛利亚人还要再回来,不论这受伤的人尚欠店主多少钱,这人都要照付。这真是有始有终的爱心行动,这也可以预表耶稣还要再回来,赏赐一切为祂工作的僕人。你目前感觉待遇较低,心情不安麽?耶稣再来时,祂要赏赐你,使你惊喜,不必灰心,祂一定再回来。 -----------------------------------------------
摘自《天人灵修》苏佐扬牧师短讲集
-----------------------------------------------
“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创三十二30)
神用祂的光,光照我们,让我们看清自己真正的光景,这就是使我们屈膝俯伏于神面前的原因。就像祂在毗努伊勒对雅各所行的那样,慈悲的神也必带领我们到那境地,让我们看见什么才是我们生命的真正源泉与动机。请记住,因为神所对付的,乃是我们实际的本质。在神的光照下,我们必须呈现真正的自己,而不能矫揉造作。基督徒生活不应该有虚假。我们尽管非常渴望变成不同的人,但我们本性是怎样的人,我们就是怎样的人。妄想矫揉造作,装假,只有更拦阻神在我们身上的作为。
有些人越是表现出“谦卑”的样子,叫人看了就越希望他们能多表现一点傲气,因为这样,神才有机会在他身上做雕琢的工作。因为唯有神的手,而非我们的伪装,能带来我们所渴望的改变。如果这项改变的工作由我们来做,那么绝对不可能有什么成果。越是要表现得“自然”,我们就越发显得不自然。但如果这工作由神来做,祂所造成的改变,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祂必须先在雅各身上做工,然后才能造出一个以色列。
------------------------------------------
转载自《喜乐的心》
------------------------------------------
恩言 作者:查思博牧师 智慧人的口说出恩言
传道书10∶12 有时候,有恩赐以及忙碌的人都会对人无理取闹;因为他们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假如他人忽略这一点,他们就会感到沮丧。耶稣可不是这样,尽管他要完成对人类极为重要的使命,他依然会为小孩子暂时放下工作,与他们亲近。有时我们只看重那些能助我们一臂之力达成理想的人,其实这并不是实践抱负,而是自私自利!
耶稣本有许多机会讨好那些有财势的人,但是他却选择关心贫苦大众。他认清自己的身分和目标,故此他能挽救失丧的人,例如从抹大拉的马利亚身上赶走七个鬼。
神的话充满恩典,他教训门徒∶“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马太福音5∶44)。当我读到这段经文,心里不禁流泪呼喊∶“求主帮助我!”我离这目标实在太远了!当彼得跌倒,耶稣不但没有责备他,更造就他成为教会的基石;耶稣也没有因多马的疑虑而痛骂他,反而加力於他。
今天无论你要处理甚麽事,先花点时间求神给你一夥温柔的心,以恩慈相待你所遇见的人。
老当益壮
黃瑞西牧師
他们年老时候,仍要结果子,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 (诗92:14)
东汉马援在光武帝时任大将,派往屯田,建立了不少功劳,适逢南方交趾有女王聚兵造反,攻打边疆州郡,马援即请命带兵出征,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马援带了水路各军,浩浩荡荡,沿海进攻交趾,交趾军不敌,被杀得大败,汉军乘胜直捣巢穴,女王被迫退到一个山洞里,被汉军捉住杀了,马援为了纪念战绩和建立边疆标志起见,曾在当地铸立铜柱。马援常说:「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在马援六十二岁的那一年,当时聚居在湘西的武陵蛮起来作乱。他向光武帝请命前往,光武帝见他年已老迈,不肯答应。马援立刻披甲,威风凛凛地骑上马,表示仍能为国家效劳。光武帝见了,称赞了一句:「这个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啊!」,才又派他监军前往。因此后人用「老当益壮」来形容年纪虽老,志气更为雄壮。这则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灵训】
年岁永远不能阻拦基督徒的信心与胜利。圣经记载迦勒是一个老当益壮的榜样,当他八十五岁时,年纪虽已老迈,他还是对约书亚提出请求,将四十五年前耶和华所应许给他永远为业的那块山地给他,尽管他知道山上住的巨人筑有宽大坚固的城,但他相信耶和华将照祂所应许的与他同在,他能把这些巨人赶出去,这是一个具有何等大信心的人啊! (纯书亚记14:6~12)
迦勒是满有信心的人,他知道神是信实的,神一定会信守祂的应许,他并不信赖自己的感觉,也不为他人的疑惑而动摇,他一心一意的信靠主。记住主的应许:「你们自从生下,就蒙我保抱,自从出胎,便蒙我怀搋。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怀抱,也必拯救。」(赛46:3~4)
-----------------------------------------
摘自《成语灵训》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应主呼召
黃瑞西牧師 Dear Lord and Father of Mankind
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07-189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路 9:62) 彼得一生之中,几次蒙主召呼。在此举出三次:(一)马太福音四章,主用祂的大爱来呼召他,他就舍了一切来跟从耶稣。 (二)路加福音九章,主用祂的荣耀来呼召他。在变化山上,神的荣耀照亮了他的心眼,于是被主吸引而应主呼召。 (三)约翰廿一章,主用祂复活的生命和十架的道路来呼召他。没有主的大爱,是不能走十架道路的,没有主的荣耀,也不会被吸引走十架道路的。
主今天同样的呼召我们每一个人来跟从祂,来与祂同工,不论你现在光景如何,都不足以成为推辞之借口。记得,当神国度荣耀降临时,世上的一切都要过去,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撇下今生的荣耀才能赢得永不衰残的荣耀。许多人被世界迷住,被世界的潮流吞没了,但圣灵今天要得着你,为神的国度及为人得永生,正在呼召我们,让我们应主呼召,起来跟随主,和祂一同争战,也一同得荣耀。
本诗作者John Greenleaf Whittier 号称「美国最喜爱的贵格会诗人」。 1807 年12 月17 日生于美国俄利根州Portland。幼年时家贫无力上学,乃在农场协助种地。父母系贵格会信徒,鼓励他读经,奠定了他一生事业及道德之基础。很早就开始写诗。有一天,其姊将其作品之一寄往Free Press 周刊杂志社去发表,大引起编者的惊赞,当他的处女作登出不久,那位主编先生特地下乡拜访这位未成名的作家。经主编的鼓励,进入Haverhill 学院修习新闻编辑,以作职业准备。此后两人亦成为至交。多年在美国东岸各大城成为闻名之新闻记者,以文字鼓吹废奴。
「应主呼召」描写主呼召门徒出来服事,才是信仰的真谛,最后一节更以以利亚在何烈山的经验为结束,他在微声中,应主呼召,我们亦当从中学习听主声音。 1. 亲爱的主,人群的父,饶恕我众愚妄,正直心肠,再赐一副,
生活圣洁,热诚服务,更深虔敬颂扬。
2. 求主赐下恩惠甘露,润我枯干心田,将我困苦,完全消除,
再无挣扎、烦恼、重负,近主荣主平安。
3. 昔日召徒加利利滨,渔民立刻跟从,求主赐我同样信心,
完全顺服圣灵指引,开召立刻起行。
4. 我们欲念如火上升,蒙主恩膏洁心,忘我肉身,专心事奉,
愿从地震、烈火、狂风,听主微小声音。
*如果你要做先知的工作,你所需要的不是权杖,而是锄头。 ── 贝纳德
-----------------------------------------
摘自《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瞎眼的得看见
主耶稣说,眼睛是身上的灯,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因为人藉著它知道世界中之光明与黑暗,美丽与丑恶,平安与危险。一旦眼睛瞎了,甚麽都看不见,一切行动都受了限制,内心的痛苦,自难想像,无形中成为世界中最可怜的人。
在圣经看,世界上有两种瞎眼的人,一种是肉眼瞎了的,好比蒙主医治的耶利哥瞎子(路十八:35),这一种人的眼睛是睁不开的,看不见地上的事;另一种是心眼瞎了的人,这种人的眼睛,虽然可以睁开,但心中的眼睛却被世界的神弄瞎了(林后四:4),看不见天上的事。所谓世界的神,就是指撒但,撒但是黑暗的,黑暗能叫人眼瞎(约一二:11)
一个瞎了肉眼的人,怎样急切地需要医治,得以看见;一个心眼瞎了的人,也同样急切地需要医治,得以看见。新约圣经裡,虽然记载主耶稣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癒四种求医的瞎子:第一种是摸(太九:27);第二种是两手按手(可八:22);第三种是说一句话(路十一:32);第四种是抹泥后再洗(约九:6),但医治的态度与目的,都是一贯而不变的。祂医治的态度,是来者不拒;祂医治的目的,是要叫瞎眼的重见光明。
世人的罪恶也可说是瞎眼,瞎眼需要医治,与罪人需要洁淨,两者都是一样重要而迫切。今天有的人参加佈道会悔改而得救,有的人听广播看电视的传福音节目而得救,也有人因阅读圣经或属灵书报而得救,更有人因朋友一句话或一点小见证而得救,儘管得救的方法不同,但人肯来到主前,主总不撇下,让人出死入生之目的,则毫无二致。
今天世界上,各种宗教很多,他们只能教人做人行事,积德扬善,而不能救人,因为他们不能解决人罪的问题,他们拖人入教,不过是瞎子领瞎子,两人都掉进坑裡(太十五:14),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基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提前一:15)「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我们都是心眼瞎了的人,需要医治,需要眼药(圣灵)来擦我们心内的眼睛(启三:17),因圣灵能照明我们的心眼(弗一:17-18),并能使我们的心眼得看见(路四:18),看见天上的事物,看见自己的败坏,也看见自己是个靠主宝血除罪重生的人。这是何等重要的信息,但愿你肯信靠主耶稣得永生。
主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朋友,你若信靠祂,你的人生将走在光明喜乐中。
亲爱的朋友,你愿意得著基督永恒的生命吗?祇要低下头来,向神祷告:「亲爱的耶稣基督,我相信您是创造宇宙万物,我承认生命中犯了许多错误、许多罪。我愿意接受您作生命的救主。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阿们的意思是诚心所愿)
-----------------------------------------
转载自《人物见证》 ----------------------------------------- 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约16:32) 只有少数几个人分担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的忧伤,多数门徒还不配看到主“受苦”的奥秘。他们吃逾越节的筵席,正像很多按着字意过生活的人一样,在福音精意中不过是婴孩罢了。只有十二位,不,是十一位门徒有权进到客西马尼园观看这伟大的景象。十一位之中,有八位又被留在远处,他们有交通,但不像那几位更进前去蒙大爱的人那样亲密。只有三个蒙大恩的人得以靠近主奥秘的忧伤之幕内,就是这三位也不能进入幕内,他们也被留在后面,相距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耶稣必须独自踹酒醡,任何人都不能与他一起。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代表几个杰出的、有经验的圣徒,实在可以称之为“教父”,这几个曾在大水上经历过事务的人,多少能测量救主至爱大洋的广袤和深邃。只有少数特选的属灵的人,为了别人的好处,在将来特别的大争战中好鼓舞他们,才得进入圈内,听大祭司的流泪苦求,与他分担他的苦痛,作他临死之时的安慰。就是这些人也不能来到救主最苦痛时的隐密处。希腊祷为文中有一个很著名的说法:“你莫名的苦痛。”我们主的悲伤有一个内室,是人所不能领会、不能分担的,耶稣就“独自”留在那里,在此耶稣不仅是一个“说不尽的恩赐”!瓦滋(Watts)所唱得很对: “他所赐一切莫名的快乐,是出自他莫名的苦痛。”
------------------------------------------
转载自《清晨甘露》司布真 ------------------------------------------ 
《旷野的筵席》 3月21日
「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雅5:11)
当神着手对付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使他经历事情,最后把他带到一个明确的地位方会罢休。在对付约伯这件事上,神那贯彻到底的特性,是显明出来了。
首先,祂许可约伯的牲畜被掳去,又让他的羊群被烧灭,跟着他的儿女们也死去了。再后当他「从脚掌到头顶长毒疮」时,他尚未能超脱试炼,他仍然发出抗议。但到有一天,当他完全向神降服,他的抗议也沉默下来时,神才能自由的向他说话。末了,他一切的试炼,结束于至终的得胜上面。使徒雅各称之为「主的结局」。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知道,问题不在乎我们有多少的试炼,乃在乎我们是否通过试炼去达到神的目标。

《竭诚为主》 3月21日
一己的权益还是与主同死?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 (加二20)
属灵上的一个迫切需要,就是向罪宣判死亡。就是在一切感情上、理智上,有一个新的信念,遂向罪下判决。这罪就是为自己的权益所持的主权。保罗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 ]他不是说:[我决定效法基督。 ]或[我努力跟随基督。 ]而是[我已经自视与他同死了。 ]每逢我作这属灵的抉择,并付诸实行;那末基督在十架上为我成就的,便在我里面成全了。我自愿的顺服神,让圣灵把耶稣基督的圣洁,加在我身上。
[但我如今活着……]我依然存在,但生命的主流——那支配我性情的,却急剧地改变了。人的肉身依然,可是昔日撒旦的主权已毁掉了。 [我如今在肉身活着……]这不是我想望中的生命,或祈求要得的生命,而是现金活着的,这个别人可见的生命,[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这信心不是保罗对耶稣基督的信心,而是神儿子所分与他的信心。
[信神的儿子(或作神儿子的信)。 ]不再是相信信心,乃是超越一切观感的规限,如同神儿子的信心.
◆噢,主啊,我赞美你,透过基督耶稣我们的主,我们所走的路都满有怜悯、恩慈、恩典和奇迹;但愿我对你和你的作为更加敏锐,我那感恩的心也更像基督。

《灵命日粮》 3月21日
记念我
读经: 路加福音23章39-43节
金句: 「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路加福音23章42节)
马修(Matthew Henshaw)以非同寻常的方式,让自己的名字列入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在吞下15.9吋长的剑后,他还用剑柄吊起一个40磅的马铃薯袋,达5秒钟之久。 (千万不要效法这种做法)
马修以及其他像他一样的人,以极端的方式打破纪录,让他们的名字载入世界之最的纪录。渴望永垂不朽,促使人们做了许多事,有些很了不起,有些则荒诞无比。
耶稣所赐的永恒,和我们做什么毫无关系。事实上,在门徒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后(路加福音10章17-19节),耶稣却说:「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20节)
在各各他,那位未提名的强盗及时接受了这样的信息(路加福音23章40-42节)。他明白得永生和他过去行为的好坏无关,而是和耶稣所做的息息相连。耶稣舍弃生命,让不配的人能够进入神的国。最重要的不是被人纪念,而是被神纪念。 JAL 受尽羞辱与欺凌,为我赎罪受苦刑,
借主宝血得洁净,
哈利路亚!奇妙救主。 Bliss
生命之可贵,全因主爱价值高。 亲爱的
灵修单元:亲爱的标题:3月21日
经节:“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篇二十三5-6)
亲爱的姊妹:
今天趁?你休息,我们又有一个相聚甚欢的下午。身为教会的传道同工,你终日忙碌事奉,难得抽空可以相聚,确是主的恩典。 由于你日常工作劳苦,我们每次见面都选取一种轻松舒缓的方式。今天下午,我在家预备简单的茶点,一起分享在主里的爱筵,然后趁?春暖花开,我们到家下面的园子散步,陶醉在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中,大家都想起<雅歌>书里描述那个主爱满溢的园子。啊!这不就是最好的灵修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赞叹! 你拿起摄影机,在盛开或半开的花儿前拍照,然后,好像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般说:这些送给耶稣! 我们回到屋子里,继续共享主内的团契,感受到主同在的喜乐、平安与丰盛的恩典。 姊妹啊!你的英文名字就是恩典,每次我们一同相聚,我都感到主临格的馨香与丰富的恩典。你说,每次到我家,都感受到恩膏满溢,好像沐浴在圣灵的泉子,其实你知道吗?这恩膏与圣灵的清泉,是因你的造访而临格,你的名字是恩典,在你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主恩的充满与实在,在如此一位心灵密友面前,我们可以坦诚无伪地分享彼此由衷的祝福,一起数算恩典,一起分享爱筵美食,一起在园子里与主相遇,深深知道,在这个世上,我们都是蒙福的使女,使主眼中的瞳仁、草场的羊、疼爱的女儿。人生在世,有如此一位心灵密友,是上主对我的厚赐! 思想:良辰美景、心灵密友都是主所赐,愿我懂得珍惜,在恩典中让主爱沛临人间。 约书亚记
约书亚一名,意「耶和华是拯救」,与耶稣一名同意。 摩西死后,约书亚就继续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地,征服迦南各族,使以色列每一支派都分得土地为业,实现了神对亚伯拉罕到约书亚的应许(一;廿一)。 大纲: (1)进入迦南的准备 一至五章 (2)征服迦南地 六至十二章 (3)分地业及继续征服 十三至廿一章 (4)约书亚祝福与遗命 廿二至廿四章 约书亚记廿二至廿四章 重点:二支派半人遣归其地;筑坛之误会;约书亚的遗命与劝勉;与百姓立石为约;约书亚与以利亚撒卒。 钥节: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约但河的一带迦南地,就在约但河那裡筑了一座坛;(廿二10)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在未进入迦南之前,已在约但河东取得地业;但为与以色列全民同心征服迦南,所以他们离开自己的地业,放下自己的家庭,与九支派半的弟兄并肩作战。 战争完毕后,以色列人分地完成了,约书亚便召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来,给他们祝福,打发他们回自己的帐棚去了。 这二支派半的人虽然领了地业,却是在河东,并不属于神应许之地;因此免不了不安和疏离感。进迦南是得著安息,这二支派半却得不著安息,他们恐怕日后与耶和华无分了;又因会幕在河西,怕子孙不再敬畏耶和华了。所以他们为自己筑一座坛,不是为献祭,乃是为与河西的九支派半认同。结果引致九支派半的误会,要来声讨。 事件虽然经过解释而平息了,却显示不在应许地的人得不著安息。同样,我们得以安息是在基督耶稣裡;此外,一切属灵的事物和祝福,如聚会、奉献、事奉等等,像是给我们一点平安和喜乐,总不是安息的保证,不是永恒的安息。
默想: 我们有平安喜乐、得享安息?那是因为我们住在基督裡,还是其他因素呢?
-------------------------------
转载自《读经日引》
--------------------------------------------------
活水
在信徒身上永无通不过的难关,信徒在艰难中是有道路的,因为主耶稣从死里复活,胜过了死亡,死是信徒在这世界上最大的苦难,但死在信徒身上并不是可怕的。死使信徒在世得胜归回天家;死使信徒离世界与基督同住;死使信徒进到光明荣耀里享福。既然死是不可怕的,还有什么是可怕的呢?那么为什么信徒还惧怕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信心太小,对于神和祂所赐的一切恩典不能真知确信,甚至有时怀疑神:「是否真有神?」这就是信徒在世上失掉力量的最大原因。
大卫一生在神面前有能力,他的力量实在是从神而来,他说:「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因此我的心欢喜,我的灵快乐;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因为祢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祢的圣者见朽坏。」(诗十六8至10)这诗虽然是预言基督,但也是大卫当时的光景。约瑟受苦作了基督的预表,然而在当时都是实在的光景。
大卫为什么不摇动,为什么心中欢喜、灵里快乐、肉身安然呢?他的秘诀:
第一、因为他将耶和华常摆在他面前,因信有神同在,在每日的生活中不离开他的神。
第二、因为他不怕死,他知道神必不将他的灵魂撇在阴间。
我们若是天天看见了那看不见的主,不断地有神同在,确信神是看顾我们的,患难于我们又何介意呢?主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得胜死亡和阴间。我们也要和大卫一样在患难中有力量,有平安。让患难如同生活中偶然过路的客人,访问了我们以后,我们愉快地和他握别。
--------------------------------
转载自<<活水>> -------------------------------- 大卫的等候(卅九)──救我脱离,追赶的人经文: 诗七1~17 钥节: 耶和华我的上帝阿,我投靠祢;求祢救我脱离一切追赶我的人,将我救拔出来。(诗七1) 参考经文 撒上廿六1~25;诗九2;十八49;廿7;卅三21;五十二9;八十九16;罗二23;弗六 11,12;彼前五 8 提要 本诗是大卫为了躲避扫罗的追杀,过著流离飘泊的生活时,他向上帝所生发的祷告。当时大卫内心的忧伤痛苦、叹息呻吟在诗中表露无遗,他向上帝呼求呐喊:「耶和华我的上帝阿!我投靠祢。求祢救我脱离一切追赶我的人,将我救拔出来。恐怕他们像狮子撕裂我,甚至撕碎,无人搭救。耶和华我的上帝阿!我若行了这事,若有罪孽在我手裡,我若以恶报那与我交好的人,(连那无故与我为敌的,我也救了他)就任凭仇敌追赶我,直到追上,将我的性命踏在地下。使我的荣耀归于灰尘。耶和华阿,求祢在怒中起来,挺身而立,抵挡我敌人的暴怒,求祢为我兴起,祢已经命定施行审判。愿众民的会环绕祢;愿祢从其上归于高位。耶和华向众民施行审判;耶和华阿,求祢按我的公义,和我心中的纯正,判断我。愿恶人的恶断绝;愿祢坚立义人;因为公义的上帝察验人的心肠肺腑。上帝是我的盾牌,祂拯救心裡正直的人。」(诗七1~10)大卫在等候中宣告:惟独上帝是他的避难所、是他的拯救。
大卫的祷告直接而毫无作做,他明白自己处境的险恶,仇敌的凶残。纵然撒旦横行无阻、恶人作恶多端,然而大卫相信上帝的公义,他等候上帝的审判,仰望上帝的干预。大卫在等候的信心中宣告:「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上帝。若有人不回头,祂的刀必磨快,弓必上弦,豫备妥当了。祂也豫备了杀人的器械;祂所射的是火箭。试看恶人因奸恶而劬劳;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虚假。他掘了坑,又挖深了,竟掉在自己所挖的阱裡。他的毒害,必临到他自己的头上;他的强暴必落到他自己的脑袋上。我要照著耶和华的公义称谢祂,歌颂耶和华至高者的名。」(诗七11~17)大卫等候的信心是建立在上帝永不改变的属性,和祂至高无比的名之上。他深信时候一到,上帝将亲自为他申冤。亲爱的,等候的信心能叫我们超越环境,看见掌管环境的主。
默想 1.信徒在祷告中等候,是面对一切困境的良方。大卫的经历让我们明白,惟有等候上帝的干预和拯救,才能化解一次次从四面八方来的攻击,因为祂是我们的盾牌、我们的拯救、我们的避难所。祂必为我们兴起、挺身而立,我们的责任就是耐心等候。
2.大卫年少时被膏立为王后,扫罗就兴起杀害大卫的念头。前后十馀年间,大卫过著漂泊逃亡的生活,其间险象环生、生死难测,但大卫始终信赖上帝,倚靠上帝,等候上帝对他的应许。这等候的信心,是建立在上帝永远不变的属性,和祂至高无比的圣名之上。亲爱的,大卫的上帝不曾让他失望,祂同样也不会让你失望。
等候的金言 1.在受试炼的时候,我们等候的信心最大。一切不能忍受试验的,都不过是肉体的信心。顺境中的信心不是信心。──C. H. Spurgeon 2.一个不会隐藏等候的人,是不配重用的。──选
等候的应许 1.耶和华阿,求祢在怒中起来,挺身而立,抵挡我敌人的暴怒。求祢为我兴起,祢已经命定施行审判。(诗七6)
2.上帝是我的盾牌,祂拯救心裡正直的人。(诗七10)
3.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上帝。(诗七11)
等候中的祷告 亲爱的主阿,我们惟有靠著祢的恩典,方能完成祢所託付的。我们存著盼望和敬畏,求祢使我们的信心根植于基督裡,永不动摇。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
载自<<读经日程>>
-------------------------------------------  | 21-03-2015 |  |
创十八22-33
22二人转身离开那裡,向所多玛去;但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23亚伯拉罕近前来,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24假若那城裡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裡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25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26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裡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27亚伯拉罕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28假若这五十个义人短了五个,你就因为短了五个毁灭全城吗?」祂说:「我在那裡若见有四十五个,也不毁灭那城。」29亚伯拉罕又对祂说:「假若在那裡见有四十个怎麽样呢?」祂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做这事。」30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容我说,假若在那裡见有三十个怎麽样呢?」祂说:「我在那裡若见有三十个,我也不做这事。」31亚白拉罕说:「我还敢对主说话,假若在那裡见有二十个怎麽样呢?」祂说:「为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32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裡见有十个呢?」祂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33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为何亚伯拉罕要六次向神提出更改数目?「这位又真又活的神对于我们祷告时所用的字眼本身并不感兴趣,
祂看重的是我们诚实的愿望,我们的目的和我们的心态。」
葛金恩 当神宣告了所多玛和蛾摩拉二城的情况,且表达了祂对罪的愤怒后,在亚伯拉罕的心中,随而产生了莫大的震撼与焦急 — 一方面为著在城中的罗得忧虑;另一方面也为著神的处理会否引起人们对祂的误解,以为祂是一位暴戾的神。所以他怀著战兢的心情,来到神面前,向神祷告、对谈。
亚伯拉罕坦率将他的感受告诉神,「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麽?」在他的认识中,神是公平的、慈爱的,祂断不会这样做,所以他胆敢向神提出他的要求。亚伯拉罕六次提出义人的数目,表面上似乎是他向神步步进逼,为难神答允他的要求,但实际上,是神容许亚伯拉罕出于真诚的祈求。在这段对话过程中,亚伯拉罕所求的,确实乎合神的本性,而神也在引导他认识祂那深不可测的智慧、慈爱与公义。当每次的祈求蒙应允时,亚伯拉罕的勇气和信心又倍增,他对代求有了崭新的认识,晓得神重视义人的代求。亚伯拉罕一次又一次的祈求,都蒙神忍耐倾听,因此他就更对神心悦诚服了。 我有坦率地在神面前,为一些不明白神为何这样作的事代求吗?-------------------------------------------
转载自《生命福音事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