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约拿的优点(提后2:15,太12:39\40)
一、写书时不隐瞒自己的失败(提前1:13,诗51:1) 二、软弱时敢见证自己的身份(拿1:9,太26:74) 三、死荫里仍感谢神的救恩 (拿2:9,但3:23) 四、做工时略有一点顺服神 (拿3:4,太21:28,启3:8) 五、行程前已知道神的心意 (拿4:2,约7:17,民22:12)
《以赛亚书》 34:16 你们要查考宣读耶和华的书。这都无一缺少,无一没有伴偶,因为我的口已经吩咐,他的灵将他们聚集。
当我们每次读到先知约拿时,很多的时候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想起约拿这个人物的尽是一位逃避的先知,一位不愿顺服的工人,一个屡次被神管教的仆人。 但是圣经上教导我们说神的话语无一没有伴偶。也就是每个真理都有两方面的,若是单看一面,只会一叶障目,一方面若是坚持的过多,另一方面却很少关注。真理有两面性,缺一不可。就像我们这烤饼一样,单烤一面,一面已经烤焦,另面还是生的。
一、写经时不隐瞒自己的失败 《提摩太后书》 2:15 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在这里保罗教导当时年轻的执事提摩太:要他按着正意来分解神的话
约拿书的作者: 自爆其短!面对自己的缺点,我想大多人是很难接受,也更难作出的。这一点与耶稣所重用的一位使徒同是一样。 使徒保罗在任何时候都记住自己是个不配蒙恩的罪人。(其实我们中国人更难认罪,或者说是认错)无论我们得罪了什么人,也许我们会在行为上表达悔意,但是认错的言语确实很难出口。更别说像约拿一样写在圣经上,供无数后来的人看见,因为以后大家还是要在天堂里相见的。 这是第一点,约拿自爆其短,值得我们效法,更值得我们正视自己的灵性光景。
二、软弱时敢见证自己的身份 (1:9) 《约拿书》 1:7 船上的人彼此说,来吧,我们掣签,看看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于是他们掣签,掣出约拿来。 《约拿书》 1:8 众人对他说,请你告诉我们,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以何事为业。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属哪一族的人。 《约拿书》 1:9 他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
当约拿在船上遇上极大地风浪时,他逃到底舱沉睡,在有些希腊古译本里在这处译成:约拿在底舱沉沉入睡,发出鼾声
《诗篇》 139:7 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 当那些船员掣签出这灾祸的起因是源自这个异族男人时,大家都一起质问他为何引起这灾时,约拿在这里就起身说道: 我是希伯来人。 我敬畏耶和华, 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神。 我们知道现在不是先知约拿功成名就上台领奖宣言的时候;也不是他荣归故里面对父老乡亲的时候,更不是被这些陌生的异邦人奉为座上宾的时候。 此时他是在逃避那召他传道的上帝;他是在躲避那降此灾祸的上帝;是在一群满怀怒气的外邦船员中间;也是他身处软弱时候。但是他照样能深知自己的身份,见证自己的信仰,见证自己的上帝! 弟兄姐妹们:我们扪心自问: 约拿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效法与肯定!虽然他是为了逃避上帝的重托而落在神的降罚之中,但是在外人面前他仍然记住自己的信仰,肯定自己的信仰。正如但以理里的三友一样,他们面对烧热十倍的火窑时,照样发出坚贞的赞美 《但以理书》 3:14 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侍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 《但以理书》 3:15 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但以理书》 3:16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阿,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但以理书》 3:17 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阿,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但以理书》 3:18 即或不然,王阿,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这三友的三不政策值得我们思想, 当我们面临信仰的危机时: 不回答你的问题 不侍奉你的神 不拜你的金像 试问我们在此时还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原则吗? 在这方面这三友和约拿都比使徒彼得好多了 这是第二点
三、死荫里能感谢神的救恩(2:9)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 是的,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也未曾应许花香满径。他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的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是在我里面有平安,我所赐的平安是这世界所不能给予的,也是世界所不能夺去的,因我已经胜过了这世界。凡是劳苦担重担的人都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享安息。基督徒在世上或许有诸般的难处,也许我们会像保罗一样有行远路的危险,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盗贼的危险,甚至是逼迫,丧身的危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使我们与耶稣基督的爱隔绝。因为在耶稣里面有真平安。(哥林多后书11:27) 在外人看来,约拿已经进入了死地,绝无生存之希望。但是这死地却成了约拿的祷告的内室,悔改的祭坛,重新得力的圣地;接受上帝再次陶造的工场。很多人会以“人的尽头才是神的起头”为至理名言,很多的时候并非如此,这句话对初信的,根基不稳的信徒或许是真实的写照,但若是在年久老练的基督徒身上不应该是如此,他们不需要到了尽头才想起神,在他们的言语行为稍稍偏离了上帝的教导,他们就会立即转回神的道,正如使徒约翰所写的信一样:“父老啊,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 但是很可惜的是,作为先知的约拿,他曾是上帝深为重用的仆人,(王下12:25)但是他竟然也要到了尽头才会明白这一道理,是在有点可怜,他可以一步步的下到约帕,下到海上,下到底舱,直至下到鱼腹,为的都是逃避耶和华所交托的圣工,但是在这里他再也无可下之处,再无逃避之处,他再想到回转上帝面前,在鱼腹内想念耶和华的圣殿,思念从前与神同在的恩佑,但是他还是有智慧的,因为他在最后的时候,最难的时候他还是抓住了上帝的救恩,虽至死地,犹未晚也。相比之下,他比新约的犹大好多了,犹大是至死也没有回转了。三年跟主的功夫全白费。今天当我们面临最后关头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是愿意仰望耶和华的救恩,愿意归回在他面前?
四、作工时略有一点顺服神(3:4) 先知约拿再一次走上了宣教的路程,他要面对的是他们民族的世仇,也是他一直都不愿意面对的福音对象,对于历世以来饱受异族掳掠的以色列先知来说,这些异邦人尽是可咒可诅的,他们不应该有权利与他们一起分享上帝的慈爱和恩悯。特别是在以色列民的教导中,认为外族人都是不洁净的民族,因为他们吃猪肉、拜偶像、不行割礼。。。是与上帝无缘的族类,但是现在上帝尽然煞费心机几次三番催逼要他去传将上帝的话语,使他们即使能以转回正道,离弃罪恶,避免索多玛、蛾摩拉一样的命运,这是约拿从心眼里永远也不愿意看到的,狭隘的民族思想反复左右了他的眼目,使他不再愿意抬头聆听上帝的心肠。 当看到这里时,这种个人的情结不也存在于很多的基督徒、传道人的心里吗?“此仇不共戴天。。。不报此仇,誓不为人。。。既生瑜何生亮。。。某某人若是要信耶稣,我就不信了。。。”太多的时候基督徒把个人的仇恨、嫉妒、恩怨带进了自己的事奉当中,使自己的侍奉受到了许多的亏损,做了许许多多的使上帝担忧令撒旦高兴的蠢事儿。 从死阴之地走出来的约拿,再一次面对落在全城毁灭的危险中而不自知的尼尼微百姓,开始了他的宣教之路,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面对上帝几次的管教而不得不顺服的的结果,不满懈怠仍旧存在他的里面。经上说:尼尼微是一座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但是约拿在此城中只走了一天,传了一日,这是他不甘心的结果;在城中只讲公义不提赦免,这是他发私怨的表现;高坐山上,看城倾覆,这是他幸灾乐祸的心态。。。 从一样一样的事上我没看见了他的不甘心、不乐意、不顺服。但是我们更看见了神在人的心中掌权,虽然工人懈怠,只走了一小片的城区,只传讲了片面的信息,存在着消极抵抗的情绪,但是有人撒种,有人浇灌,但是令种子发芽生长的乃是赐生命的上帝。在侍奉道路上,上帝没有要求我们负上多少多少的代价,但是只要我们能有一点点的顺服,这个顺服的果效就比大大的显明出来,正如耶稣基督对非拉铁非教会所说的一样,这个教会在当时的时代近乎完美,能够遵守主的道,弟兄彼此相爱,广传福音,持守忍耐,但是这一切在耶稣的眼里只不过是略有一点点的力量(启3:7-13)。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只要我们略有一点的力量能够坚持神的道,略有一点点的顺服能够贴近神的心意,神就能用我们,做工的果效也就必然随着我们,正像不称职的约拿把神的托付大打折扣,但是上帝的工作永远不会打折,因为唯有他诗亲口应许,亲手成就的上帝。
五、行程前已知道神的心意 (4:2) 《约拿书》 4:2 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 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在这一节经文里面或许我们看到的是太多的埋怨、不满、愤恨。。。埋怨上帝为何要他来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做这些他十分不愿意的事,虽说约拿就算有诸般的问题,但是他作为先知一职,先知先觉这一点却是我们当留心思想的,今天试问在我们的侍奉工场上,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在我们苦苦等待上帝应许的婚恋时,我们有多少人有多少时候是很明确上帝的旨意的?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像抽签一样的口里念念有词然后从圣经中找出一出经文来作为上帝对此事的凭据。。。;很多的时候我们看环境变幻,若是环境顺利了,这或许就是神的应许,若是环境不允许那或是神的拦阻。。。;很多的时候我们使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论断上帝的心意。。。;很多的时候我们凭着自己的感受来猜想上帝的意图。。。;有许多的时候我们自以为的上帝的旨意只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认定,所以使我们自己到处碰壁,心力憔悴。 但是作为不顺服的先知的代表,约拿在行程前就已经明确上帝的旨意,因为他很知道上帝慈爱的心肠,单就这一点值得今天我们所有人来深思了。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今天你能做智慧人,清楚上帝在你身上的旨意如何吗?(弗5:17)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4 13:43 , Processed in 0.0727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