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风、半身瘫痪的基督徒音乐家,走在人生旅程的尽头时,会写出怎样的诗歌?巴特莱(Eugene M. Bartlett, 1885-1941)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福音歌手、作曲家、歌唱学校教师、音乐编辑兼出版商,虽然病重,仍在一九三九年写下这首「靠主耶稣必得胜」(《新灵粮诗选》525 首),两年后去世。三节歌词分别谈到罪得赦免、病得医治、新耶路撒冷,表达他对基督的胜利坚信不移。 本曲是美国「形状音符福音圣诗」(shape-note gospel hymnody)晚期名作。早在十八世纪初,有传道人觉得会众只靠耳朵学歌不行,于是出版曲调集(tunebook)附基础乐理;后来在各地成立歌唱学校,教导会众读谱。十九世纪初,有人发明形状音符,用直角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而非现今通用的清一色圆形)在五线谱上表示 fa sol la mi。大调音阶唱起来就是 fa sol la fa solla mi fa,很有意思吧。十九世纪中期,又加上正三角、半圆形、倒三角,分别代表现今通用的七个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ti)。这种记谱法简明易读,对于普及音乐大有贡献,美国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期,乡下地方的歌唱学校、歌唱大会,就是以这种方式唱诗歌,不仅带动风气,也促进美国本土创作,影响不可谓不大。台湾以简谱(数字)代表七个唱名,用意也相仿,而且在编索引时还更方便呢。形状音符福音圣诗的特色是保存了民谣风,用五声或六声音阶写成(本曲用六声,不用 fa);节奏多有重覆(例如本曲第一、二小节的节奏模式,几乎不断重覆);并以大调为主,和弦简单。基本上,这类福音圣诗比较是美国南部、中西部「乡下」的产物。我在德州实习的教会以这首「靠主耶稣必得胜」为会歌,每当会中唱起本曲,总有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豪气,这种「俗又有力」与精致文化是很有趣的对比。 我曾经病得很重,当时这首曲子鼓舞了我。本诗的作者不也重病在身?但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疾病吗?是贫穷吗?是天灾吗?是飢 饿吗?是生离死别吗?是关系破裂吗?「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马书八 37)。何况耶稣说过,「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十六 33 下)。 患难本身不足惧,该惧怕的是意志消沉,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箴言说,「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当呢?」 十八 14)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四 23)。面对重重困难,也许令人手脚发软,斗志全无。可是请千万不要放弃,因为――「靠主耶稣必得胜」。
【原文刊登于于《灵粮月刊》2001 年 9 月号。征得出版编委同意,转载本网页,谨此致谢。】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11-28 20:09 , Processed in 0.0711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