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约拿书3: 1-4: 3"你们既是神的选民..., 就要存怜悯...谦卑...忍耐的心。" 西3: 12 "要忍耐, 要忍耐, 不要太匆忙! "孩子还小时, 我们时常带他们唱这首歌。而到了今天, 当我们恼怒时, 我们也会提醒自己"数十下! ", 以免做出不明智的事。看到......
---------------------------------------------------------------------------
数至四十
约拿书3: 1-4: 3
"你们既是神的选民..., 就要存怜悯...谦卑...忍耐的心。" 西3: 12
"要忍耐, 要忍耐, 不要太匆忙! "孩子还小时, 我们时常带他们唱这首歌。而到了今天, 当我们恼怒时, 我们也会提醒自己"数十下! ", 以免做出不明智的事。 看到邪恶的古尼尼微城, 神不单数至十, 祂更数至四十。神差遣约拿向尼尼微人宣告, 他们只有四十日的时间, 之后他们便会被毁灭。在这四十日当中, 他们果然悔改了, 于是神便不毁灭他们。神愿意数至四十, 是因为想给他们一个悔改和保住性命的机会。
约拿竟因此非常愤怒, 甚至想寻死! 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神是"不轻易发怒"及"有恩典, 有怜悯"的, 他知道神可能会再给他们一个机会, 但约拿心里却希望尼尼微被毁灭。
对, 神说祂自己"不轻易发怒"(出埃及记34: 6), 祂没有暴躁的脾气, 祂不会因我们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神耐心对待我们这些罪人, 但这并不表示神只是耸耸肩头, 好像我们做什么都无所谓。不是这样, 神憎恶罪, 终有一天祂会把罪完全毁灭, 但祂会先数至四十, 给我们一个悔改的机会。
今天, 我们对待人, 能否像神对待我们那样忍耐呢?
祷告
满有忍耐的神啊, 我明白批评和定别人的罪, 是何等容易。求祢帮助我数至四十, 如果有需要, 甚至数至更高的数目。求祢教我以忍耐待人, 像祢以忍耐待我们一样。奉耶稣的名求, 阿们。
今天经文: 约拿书3: 1-4: 3
1 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约拿说:
2 "你起来! 往尼尼微大城去, 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
3 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 往尼尼微去。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 有三日的路程。
4 约拿进城走了一日, 宣告说: "再等四十日, 尼尼微必倾覆了! "
5 尼尼微人信服神, 便宣告禁食, 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
6 这信息传到尼尼微王的耳中, 他就下了宝座, 脱下朝服, 披上麻布, 坐在灰中。
7 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 说: "王和大臣有令, 人不可尝什么, 牲畜、牛羊不可吃草, 也不可喝水。
8 人与牲畜都当披上麻布; 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 丢弃手中的强暴。
9 或者神转意后悔, 不发烈怒, 使我们不致灭亡, 也未可知。"
10 于是神察看他们的行为, 见他们离开恶道, 他就后悔, 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
1 这事约拿大大不悦, 且甚发怒,
2 就祷告耶和华说: "耶和华啊, 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 不轻易发怒, 有丰盛的慈爱, 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 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3 耶和华啊, 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 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维多利亚的秘密前超模:不再荣耀自己,荣耀上帝
凯莉·比苏蒂(Kylie Bisutti)放弃模特界利润丰厚的职业,再次把自己奉献给基督,选择成为女孩们更好的榜样。比苏蒂讲述了,在模特界发现的不健康压力及过度性感。
“上帝带领我,让我看到我不是为他而活 ,而是在为自己的欲望,想荣耀自己,”在《I'm No Angel: From Victoria's Secret Model to Role Model》(暂译为,我不是天使:从维多利亚的秘密的模特到行为榜样)的作者比苏蒂上周五告诉基督邮报,并回忆了模特行业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过度性感潮流。
在书中,比苏蒂指出,当她体重仅为108磅时,她的模特经纪公司称她为“胖牛”。该机构在ABC新闻在一份声明中否认了这一指控,但这位前模特争论道,这种减肥的压力在模特行业一点也不罕见。
比苏蒂说,“对模特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陷阱。这个行业鼓励这些女孩子减肥,称她们丑陋,并警告她们,她们将永远无法找到工作。但,一旦她们开始减肥,业界开始赞美你,告诉你,你多么美丽,有多少工作在找你”。
比苏蒂称,模特机构使用高压战术激励模特,“你会想继续想减肥”,比苏蒂解释道。“我肯定通过了多次‘减肥’”,她坦言道。比苏蒂还指出,如果她们不减肥,大多数模特会收到失败的威胁,甚至回忆道,一些模特需要紧急救护人员在身边。
但并非是身体健康危险,让她离开模特行业。‘我不想吃东西,我要像你一样。’我意识到,关于自信、身材方面,我给其他妇女传递了不好的信息。”比苏蒂分享道。她告诉基督邮报,这让她重新审视她的职业。 “神让我的心产生负罪感,打开了我的眼睛,”她解释说。回头看模特机构让她摆的姿势及所选择的衣服,比苏蒂意识到,整个行业都是在传递性
文化。“大部分都是关于性感,即使你穿着衣服,仍旧是关于**易,”她告诉基督邮报。赢得维多利亚秘密的比赛,她多次为他们展示。
比苏蒂补充说,她的一些照片被摆在色情网站上。
这位前模特说,这样以性为主题图片“绝对会影响社会”。她认为,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会对性变得麻木,并且她觉得模特所传递的信息是错误的。“女孩想着怎么打扮,好在这个世界上被看到,”比苏蒂说。
为此,她开始自己的时装品牌神赐灵感的时尚”(God Inspired Fashion)。她谴责广泛存在的T恤上的色情、倒十字架,和凶恶的图像。“你很少看到衣服上有经文,”她补充说。“我们的品牌是把神的话语带回世界。”
“神赐灵感时尚”的T恤两侧设计有经文。男士衬衫采用更男性化的字体如“赎回”、“勇敢”。
比苏蒂说,时尚路线是分享基督教信仰的一种新方式。“为人们谈论上帝打开了门”,她说道。
虽然并不是一位完美榜样,但比苏蒂说,对今天的年轻女性来说,她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现在多么的满足和幸福”,解释道,不用一直处在保持完美的压力中。
“我真的只是通过我做的一切,荣耀主,这是我现在的目标,而不是荣耀自己,”她说道。
-------------------------------------------------------------------------------
转载自《基督邮报》
-------------------------------------------------------------------------------

标题:10月8日
经节: ...耶和华照祂所应许的使我存活这四十五年;其间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走。看哪,现今我八十五岁了,我还是强壮,像摩西打发我去的那天一样;无论是争战,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时如何,现在还是如何。 (约书亚记十四)
这位圣徒,神对他爱护有加也重用他。到了八十五岁,仍然接受人生最艰巨的挑战。四十年的旷野生活,他的视力并未减退,信心没有动摇,热心没有冷却,体力没有变弱。这是全心全意跟随主的人共同的体验...老年人想领受神的大能,可说丝毫并无妨碍。
麦唐纳博士(Dr. McConnell)七十岁时在亚特兰大城里创设一所教会。戴德生(J. Hudson Taylor)七十岁时,还在扩充工作,积极向中国内陆推行新的福音事工。乔治慕勒(George Mueller)九十岁时仍继续扩充他的孤儿院,使收容人数超过一千五百人,还出版刊物,差派宣教师前往六个工作据点。迦勒也像这样,八十五岁还能争服亚衲族,占领了他们的城市。
「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是能得胜...」这是迦勒凭信心所发出的胜利呼声。果然,他的赏赐就是从敌人手中夺取到这块土地,作为他子孙的产业。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题:相信神的智慧
经节:你去告诉希西家说,耶和华─你祖大卫的神如此说︰我听见了你的祷告,看见了你的眼泪。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寿数。 (以赛亚书卅八章5节)
基督教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神所知道的一切比我们所知的多得太多了。神是全知的神。当我们正经历神的祝福时,很容易相信神知道如何做对我们最好。然而,当神容许我们生命中遭受疾病与痛苦时,我们可能会质疑祂的智慧。主告诉希西家,他的寿命快要结束。神建议他要预备自己,面对死亡,并且安排后事,移交王权。希西家反而恳求延长寿命,求神免除他的死亡(以赛亚书卅八:3)。神爱那义人希西家,因着祂的恩典,加增他十五年的寿数。这十五年的寿命证明神的智慧远超过人的智慧。在他那被增加的年岁中,玛拿西出生了。他最后继承希西家的犹大王位。玛拿西统治了五十五年,是历代掌管犹大国最邪恶的国王(列王纪下廿一:1)。玛拿西鼓励全国拜偶像。他使自己的儿子经火,去祭拜可憎的偶像。在他统治的时候,流了许多无辜人的血,全国每个角落都忍受他残暴的统治。玛拿希西家不愿意接受神的旨意,造成这么大的伤害。神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不论你的环境是顺利或艰难,你可以完全信赖神的引导。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标题: 10月8日
经节:应当一无罣虑。 』(腓四章六节)
许多基督人不断地过着焦急罣虑的生活,有的竟烦恼得可怜。怎样能在日常忙乱的生活中得到完全的安息是一个值得知道的秘诀。让我们先看:罣虑究竟有什么用处?罣虑从来没有使谁强壮过;从来没有使谁遵行神旨过;也从来没有使谁逃出困难过。罣虑只会损害有用的生命、美丽的生命。焦急、罣虑、担忧,都是我们的主所绝对禁止的,我们的主说:『不要…忧虑,吃什么…穿什么』(太六章二十五节)。主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用不着预先思想。我们的生活可以毫无计划、毫无规律;祂乃是说:我们用不着为这些事罣虑。你以为你这样罣虑、担忧,别人不会知道么?我告诉你:从你脸上的愁纹,从你说话的声调,从你生活中最微小的动作,从你缺乏喜乐的精神看来,别人早已知道了。我们应当把我们的罣虑卸给神!因为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章二十八节)。 -沙勤德(Rev. Darlow Sargeant)烦恼、罣虑、猜疑、不信,都是基督人最大的弱点。我们究竟能不能从它们得到呢?它们不是常使我们失去活动的机会么?它们不是常使我们失却智慧的果断么?许多时候我们原可以依靠信心漂浮的,却因为自己挣扎的缘故反沉下去了。哦,我们多么需要安静的能力!哦,我们当安静,当知道耶和华是神!以色列的圣者不能不保护拯救祂自己的子民。祂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效力的;高山可以挪开,天地可以废去,祂的话却不能废去。祂值得我们信任,也应得我们信任。我的魂哪,归来罢,归来安息罢,归来倒在主的怀里罢! -选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我离世的时候到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完了。”(提后四6-7)
耶稣至少有三次从死亡的险境逃生。祂这样做,乃因为祂知道时候未到。天父已为祂定好离世的时刻,祂不应该在那之前丧命。同样的,使徒保罗也曾有过多次从死里逃生的经验。他不是怕死,相反的,他清楚相信神不会在他的使命未完成之前,就让他死。
我们在旧约屡次读到人类的先祖都是“日子满足”才寿终正寝的。这是说他们已将神定给他们的年岁都度完。不管寿命长或短,神无意叫我们像罪人一样,在神量给我们的年岁尚未度完就灭亡。我们的寿命,在祂的眼中,应该已够长,足以让我们完成此生的任务。这就是胜过死亡。
-----------------------------------------------------------------------------
转载自《喜乐的心》
-----------------------------------------------------------------------------
日复一日
作者:查思博牧师
天天彼此相劝
希伯来书3∶13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不了压力便会逃避现实,回忆美好的昨天--或是期待明天会更好;但只有学懂“活在此刻”,你才能明白神在你生命的计画。对基督徒来说,每一天也是新的,故此,耶稣教导我们∶“天天彼此相劝。”或许你的朋友正处於困境,而你所认识的真道正是他一切所需。你要抓紧机会,好像旧约记载的小厨娘,把握机会带领亚兰王的元帅乃缦认识主,更让他的大麻疯得医治。
使徒行传二章46节记载∶“他们天天┅┅在家中擘饼。”别与世隔绝,到外面与别人聚会吧!因为当你独处时,魔鬼便会伺机攻击你;而且,神要使用别人来祝福、坚固你,并成为你一生的支持。
最後,耶稣吩咐我们∶“天天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加福音9∶23)。现今,“背起十架”和“舍己”似乎已成陈腔滥调,没有多少基督徒会把这些词语挂在唇边。然而,信徒生活的核心却是要天天宣告“不!”──否认自己,认同耶稣。
神的儿女,当你日复日的行出主道,你便能体会从未尝过的喜乐和满足。
遇事生风
黃瑞西牧师著
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箴10:12)
汉朝时候,涿郡有个叫赵广汉的人,初时在郡里作个小官,因为办事认真而廉洁,后来一直升到京兆尹。由于他严惩贪官污吏及为非作歹的人,于是京城的达官贵人都对赵广汉望而生畏。
汉宣帝时,因他的不威权势,一心为国,很得宣帝重用。他爱用新进的世吏(父兄作官者)子孙,这些年轻人最爱逞一时的锐气,逢着一点小事就将它迅速扩大,完全没有转回的余地(「汉书」原文是这样写的:「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最后,赵广汉终被贵戚们所害死。
「遇事生风」乃形容好事的人,遇到一些小小事端就兴风作浪,很快的把事情扩大,借以从中拨弄。
【灵训】
在人与人之间制造扰乱都是出于魔鬼的工作,它的目的乃要破坏和睦,当人不自觉地被其利用,结果是,人际关系破裂,甚至导致一个家庭、团体或教会被摧毁。
圣经上指出,人的本性都好争强斗胜。争竞、嫉妒、恼怒、结党、毁谤​​、才言、狂傲、混乱、苦毒、嚷闹、仇恨、并一切的阴毒、捏造恶事……等,这些在圣经上全被视为邪僻的心灵之产物,而被禁止(参考:罗1:29~32,林后12:20,加5:19~21,弗4:31,多3:2)。
但圣灵,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林前14:33)。一个人被圣灵充满的现象,是获得新的本性,必爱好和睦,能与其他信徒友善地生活在一起。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喜欢在教会中挑拨是非,「遇事生风」的人都是稗子,若不铲除,教会必大大受亏损!
-------------------------------------------------------------------------------
摘自《成语灵训》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你真肯吗?” 恩主问道
黃瑞西牧师著 “Are Ye Able?” Said the Master
Earl Marlatt, 1892-1976
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路 14:27)
基督徒跟随主,要准备为信仰付代价,若无此心志,必定半途而废。耶稣对那位要跟随祂的人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路9:58)我们必须有舍己的心志─ 放下世界,只是放下自己的想法、打算,让主居首位,如此才能走得好。
我们跟随主,最首要的乃是生命的跟随,世俗的宗教、哲学、伦理、知识,虽有价值,但不能给我们永恒的生命,除非我们与生命的源头─ 基督相连结。
跟随主更须要有专一的心志,「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路9:62),手扶犁不断往后看的农夫,犁沟是永远犁不直的。
潘霍华曾说:「基督呼召一个人,是叫他来死」,意即向世界死、向自己死,恩典绝不是廉价的恩典。 “你真肯付上代价跟随主吗?”请回答恩主。
本诗作者Earl Marlatt 是一位宗​​教啠学之教授,先后任职于波士顿大学及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这首「“你真肯吗? ”恩主问道」的诗歌,是作者在波士顿大学任教的时候,为宗教教育学院的一个献身崇拜之用而写的,时为1925 年。
1. “你是否肯?”救主问道,“与我钉十架同死?”
无知的人坚定回答,“我愿跟从祢到底。”
2. “你是否肯?”愿你记得,同钉十架─ 罪犯,
向主举目求祂赦免,主​​应许他进乐园。
3. “你是否肯?”救主问道,主仍微声呼召你,
愿抛一切勇敢随主,如昔日在加利利。
(副歌)
“哦,主啊,我肯” ─ 我灵已属祢;
重造我心灵,圣洁像你,求主赐恩光照耀引导我,使我更爱祢,向祢忠贞到底。
*除了十架的舍己以外,没有其他的路,可领我们进入神丰盛的生命中。 ── 慕安得烈
-----------------------------------------------------------------------------
摘自
《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战胜病魔
戴俊德
我自幼生长在基督徒家庭中,先父是牧师,为牧养信徒而牺牲性命,我年方十三,借赖先母守节扶养成人。我虽自小有基督教的信仰,但1951年7月间,在新竹市一次布道会中,才真正体会主耶稣为世人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圣灵感动我内心伤痛不已,始于该年7月29日受浸归入主名下。从此我的人生有了极大的转变,愿意奉献与主。 1959年2月间,进入圣经学院和神学院深造,毕业前​​后在丰原、永和、三峡、三重等地拓荒布道。 1966年3月被差派至台北市信德堂牧会,直到1988年8月退休,但仍传福音,从事造就培灵等圣工,且多次回大陆探亲、传道,继续为主作见证。 1992年1月间由台安医院检查,得知摄护腺肿大,解小便困难,最后住进荣总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断定是摄护腺癌,且是第四期的症状,癌细胞已扩散至淋巴腺和骨骼内。家人得此消息,十分难过,但我反觉得这是神给我最好的警钟,使我知道在世年日无多,更须为主争战。
一、苦难中迫切祈求:当苦难来临,此时只有将世间俗念尽都丢掉,所有心思意念归向神,真正体会到患难生忍耐。小便不通需多次通尿,并携尿袋,个中滋味,若非亲身经历,实难以体会。主叫我在痛苦中,更体会到祂在十架上所受的苦楚,激发我爱主更深,能以受苦的心志,作为兵器,在世度余下的光阴。
二、病痛中恳切寻求:当我在病痛中,国内外教会都为我迫切代祷恳求,有一次在荣总医院作骨骼扫描的准确性,约经历半小时,此时觉得灵魂脱离身体,看见一片茫茫幽暗,突然有一个意念进入我心里说:「我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我的灵魂立刻回答说:「主阿!我是属您的人,我也爱您到底。」然后又听见说:「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些话语,乃是在极其安静中,灵魂专一寻主时,所得之回应。当我所有愿望,都专注在主耶稣身上时,立刻感到无比的平安喜乐。
三、无望中急切叩求:当医生宣告此种绝症,我只有不住的呼求主。在静静的叹息里,得主安慰的话语:「无望中之望。」我是属主的人,无论是生是死,总是主的人,也唯有借着耶稣基督,才能进到父神的面前。
人在绝望中,神乃是我永恒的盼望,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亲爱的朋友,你愿意倚靠耶和华上帝,由祂来带领你吗?你可以做一个祷告:「天父上帝,我愿意专心仰赖耶和华,不靠自己的聪明。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门。」(阿门是诚心所愿的意思。)
-----------------------------------------------------------------------------
转载自《人物见证》
-----------------------------------------------------------------------------

《旷野的筵席》10月8日
「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可12:44)
今天我们谈论「清洁的钱」和「肮脏的钱」,但是在神的眼光中,一概称为「不义的玛门」。你只要问一问自己,钱引领你亲近神,或使你离开神,那你就可以证明「不义的玛门」这句话的真实性了。你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玛门。怎样才能将这些服事撒但利益的钱,转为建立神国度的用处呢?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才能切断那连系该撒,和印上该撒肖像之钱的关系呢?
如果你的钱要从世界里出来,你自己也必须先从世界里出来。只是单单将钱奉献到神的库房里去,并不能改变你所奉献之钱的性质。除非你的生命也和你的钱一同献上,否则你的钱,也不能从撒但的国度里,被释放到神的国度里去。保罗论及马其顿的信徒如此说:「他们……先把自己献与主。」(林后8:5)今天谈到金钱这一方面,撒但的资源好像是无限的,但在神手中那有效的现款,却因着只有少数奉献给主而受到限制。愿你将所赚到的每一块钱,立即周转为圣所里流通的货币,并要确实的把它从撒但的薄子里,转移到神的账目中。怎样做呢?不要只将钱发出去,而要将你自己和它一同带到神面前。
《竭诚为主》10月8日
唯独基督
到我这里来。 (太十一28)
要我到耶稣那里去,岂非卑躬屈膝?试想想有什么事令我们不想到耶稣那里去。若想知道自己的真面目,可以用[到我这里来]这句话考一考自己。你若有任何不真诚,都会千方百计争辩,不肯到主那里去;你会逃避,不肯去;你宁可吃苦也不去;你宁可作任何事,也不愿走这最后一程自认完全无知的路——[依我本相到主跟前]。只要你仍有一丁点儿属灵的自负,总会期望神叫你做大事,而他只叫你到他那里去。
[到我这里来。 ]听见这句话时,便知道你未去他那里以前,某些事情必然发生。圣灵会指示你所当作的,叫你从根本的问题上下斧,除掉那阻路的东西。你不去解决,就无法再前进。圣灵会指出死结所在,但他不能强行解开,他要你自己甘愿去解开。
多少时候,你来到神面前祈求,觉得这一次总可以成就了,可是每次都空手而回。其实神一直张开手等待你,要得着你,也要你得着他。想想主耶稣那无法淹没、无可抗拒、不厌其烦的忍耐——[到我这里来]。
祈祷◆
噢,主啊,诗人的话对我何其真实——[我的性命几乎归于尘土。 ]我的灵魂铺满了尘土,主啊,求你按照你的话语激发我。言语借着你的灵而得着生机,它所带来的生命将是何等完美!主啊,愿你现在便发声。

《灵命日粮》 10月8日
受教之心
读经: 腓立比书4章10-19节
金句: 「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腓立比书4章11节)
凯西·西摩尔是位出色的足球选手及教练,他发现队里每个人都痛恨训练结束前的10×100的体能训练。在离开球场前,每个人都必须全速来回跑10次10​​0米的路程,而且尽可能少休息。如果他们没有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就必须重跑。
选手们并不喜欢这项训练,一直到比赛的日子来临,他们发现自己有充足的体力完成比赛并得到冠军,他们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使徒保罗在他的书信里,就曾用过训练及竞争这两个词语。他在向外邦人宣教时,在巨大的困苦艰难中,他顺服上帝的指引及严格训练。在腓立比书第4章,他两次说:「我已经学会了」(11-12节)。对他和我们每个人而言,跟随主耶稣就是毕生学习的过程。我们得救的那一天,灵性并没有成熟,充其量是个运动学员,只是在为职业球赛做准备。只要我们愿意领受上帝的话语,让圣灵赐我们力量服事他,我们就能在信心上不断长进。
使徒保罗借着困难学会了服事上帝,我们也能这样。这个过程虽令人不愉快,却大有赏赐。我们越有受教的心,灵命便越发成熟。身为基督团队的一员,愿我们都有受教的心。 DCE
我们经过杖竿下,
学习功课真艰难;
照神旨意服事他,
无论光明或幽暗。 Anon.
接受基督天父日,就是救主动工时。
弥赛亚的預言
经文:
马太福音24-25章
中心思想:
马太福音24
提要
希律时代富丽堂皇的圣殿吸引了所有过往行人的眼光,人人都在谈论圣殿的壮丽与华美,这时门徒们为耶稣安排了一次橄榄山的证道,以预言的角度看未来的事件。耶稣敦促门徒对未来务必儆醒,并要忠心服事,因为基督再来时纵有征兆,却不会大声宣布、召告世人,祂来是要惩治仇敌、审判列国、奖赏儆醒的跟随者。
第24章 | 第25章 |
1 将临灾难的预言 31 | 32 将临灾难的预备 51 | 天国的比喻 |
「谨慎!」 | 「儆醒!」 | 「忠心!」 |
每日与主同行
你曾注意过一个小孩在机场或火车站等待爷爷奶奶的到来,或出差爸爸回家的情景吗?他怎样表达他急切的期待?也许是踮脚引颈远眺,也许是穿过等候的人群,挤到最前面去,他每一个细胞都在散发着这样的讯息:「最重要的人快来了,我要准备好迎接他!」
基督徒应该踮着脚尖,期盼主的再来(提后4:8):除了注意将要发生的事,上帝也曾嘱咐你要「直等我回来」(路19:13)。期盼祂再来并不是忽略周遭世人的物质或灵性需要的借口,在这段期间你的任务是做「地上的盐」和「世上的光」──使人渴慕上帝(如盐),然后指引他们归向祂(如光)。为了上帝荣耀的缘故,想到一个你在今天可以在他生命里做「调和和照亮」工夫的人吗?切记,一点点盐就大有功效,但看你何时遍洒四周而已!
默想
石头分家!
基督预言希律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圣殿说:「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太24:2)日后果然应验了。主后七十年,圣殿被焚,罗马兵丁急切的在其中寻找镕合在石头中的黄金,他们把圣殿的石头一块一块的拆毁,扔进山谷里,情景正如当初耶稣的预言!
金言
主耶稣即将再来是圣经鼓励人忠心服事的最大理由。
----------------------------------------------------------------------------
载自<<读经日程>>
----------------------------------------------------------------------------- 

赛四十27-31
27 雅各啊,你为何说:我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以色列啊,你为何言:「我的冤屈神并不查问?」28 你岂不曾知道吗?你岂不曾听见吗?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无法测度。 29 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 30 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31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这段经文是表达神与以色列民的辩论,百姓埋怨神好像睡了觉,不理会他们的屈、困苦,神却指出他们并没有倚靠神,没有等候神。

1. 以色列民对神的质询合理吗?
2. 为什么神好像没有正面回应百姓的质询?
3. 百姓的出路在哪里?
人生是一个艰苦旅程,其间人要付出不少失望、挣扎、痛苦、疲乏的代价。有时我们会遭遇很多不幸的事,心灵已感到心力交瘁,我们渴望神的帮助,竭力向祂呼求,可是祂却全无反应,好像是沉睡了,也好像全不理会我们一样,我们的生命没有出路。
曾几何时,我们岂不像以列民一样,向神质问,为何?不为我开路?为何?不为我伸冤?我们身困绝境,但神竟毫无反应。我们心底对神有期望,现实中却迫使我们失望。我们意志上愿意坚持,但奈何身体却太疲倦了,生命好像完全没有出路!为什么?
神并非睡?了,祂是永不疲倦的,祂没有立刻回应我们,只是因为在祂全备的智慧里,知道这不是最好的时候去成就事情,因对我们的生命并不是最大的帮助,祂要我们等候,这是希望实现前的必然阶段。当我们认识神的时候,就知道等候并不是一种无奈的状态,相反是一段预备自己去迎接希望的时刻,因神必然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来回应我们生命的需要。
你感到疲倦吗?你感到生命没有出路吗?不要灰心,只有神的智慧才知道哪一个时候成就事情,对我们的生命最有益处。等候神吧!这不是无奈,相反是你生命的希望?
我认识神的能力和智慧?我能以祂为我的希望吗? -----------------------------------------------------------------------------
转载自《生命福音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