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彼得前书3:8-14"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彼前3:8 或许你会和我一样,认同这句话∶"我不是不能接受耶稣,只是接受不了祂的朋友。"谁是耶稣的朋友呢?他们就是共和党员和民主党员、固执已见的雇主、不忠的......
------------------------------------------------------
与有缺点的人相处
彼得前书3:8-14
"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彼前3:8
或许你会和我一样,认同这句话∶"我不是不能接受耶稣,只是接受不了祂的朋友。"
谁是耶稣的朋友呢?他们就是共和党员和民主党员、固执已见的雇主、不忠的妻子和丈夫、自以为是的领袖和摇摆不定的跟随者…如你和我一样,总之就是不完美的人吧。
我们又怎能体谅和接纳别人大喇喇的缺点呢?真理、考验,和相信,这三方面或许可以帮助我们。
真理,是指我们要效法基督去爱,要与人分享我们从祂领受的恩典。考验,是指我们的行为是否有基督的样式。譬如说即使是动机纯正,我们也不能"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相信,是指我们要坚持到底相信基督的方法。彼得曾经说∶"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对,即使有人伤害我们,但我们至少持守了神的道。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不安感或一些乖僻的行为,但也不应因此而激化彼此的不和。为何不控制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并相信神自会处理别人的行为呢?
祷告
主啊,感谢祢无条件及彻底赦免我的罪,又对我的缺点和软弱付出无限忍耐。求祢帮助我和别人分享从祢领受的恩典,像祢一样去爱。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今天经文: 彼得前书3:8-14
8 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9 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
10 因为经上说: 人若爱生命, 愿享美福, 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 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11 也要离恶行善, 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12 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 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 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
13 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
14 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你是否为孩子们未得救赎而忧虑?
我以我的灵魂相信上帝。真的。除了在耶稣基督里永恒的信心,我对生命和死亡没有其他的希望。我以我的灵魂相信神,但不知为何,让我的孩子也以他们的灵魂相信上帝,似乎更为困难。我想知道你是否也认同这一说法。
我深信神救赎我是单靠恩典,单靠对基督的信。我什么也没做就承受这救恩。我什么也没做,神的眼睛就看顾我。没有任何美善的痕迹强迫祂看顾我。当祂一开始寻求我的时候,我并不寻求祂。这一切都是祂的恩典,没有任何一点点是我的奥功绩。对于我的得救我不多说,但罪使救赎成为必须的。
我自己相信这一切,但不知何故,要我的孩子去相信似乎更为困难。现在,这不像你想像得那样简单:我已经看够了,我的孩子们知道,他们也像他父亲一样,为彻底的堕落所苦。我知道在耶和华面前,他们没有可荣耀之处。但,我的问题是更为深层且更难根除。
当谈到我的孩子,我愿意相信,神的行动是取决于我的行动。我相信,如要神救赎我的孩子,我必须先做正确的事。如果我希望神拯救他们,我需要去跨越的属神的和属世的层面。而如果我不这样做,那他们是否得到救赎是值得怀疑的。当谈到他们永恒的生命,神似乎是看在我的好行为而不是他们的,好似他们会因为我的优点而受到认可,或因我的缺点而受到或谴责。
我没办法明确地阐明这一点,但我可以看到它试图表露在我的生活中。
当家庭灵修从一个敬拜神的时段悄悄地切换成扭曲神的道时,我想到这些:如果我每天都做家庭灵修,然后你就会救赎他们吗?或更明确地说:如果我有几天不这样做,他们仍然可被拯救吗?
当我的决定是来自于恐惧而不是信心,当我决定什么是最适合孩子们的时候,当然必须是对他们而言最安全的,我想知道:如果我选择这所学校,或者这联盟,可能造成他们被以某种方式从你的恩典中移除吗?而这都是我的错吗?
当我问他们是如何做个人灵修时,我理解到,我并不是真诚地关心他们如何追求主或是他们从主那里学到什么。相反的,我这样问他们,是因为个人灵修,是父亲应该把神轻轻推近孩子们的另一种方式。
当我为他们祈祷时,我几乎想要跟上帝说,为什么你让我去救赎他们:神啊,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而且我做的相当不错;为什么你不现在就救赎他们呢?还有什么我必须去做,才可以知道他们得救了呢?我需要做什么以便他们得以救赎吗?
在这些以及其他更多方面,我似乎觉得我可以博得我孩子们的救赎。而如果我无法藉由我的良好行为而得到,当然,至少我可以因我的疏忽而否定它。不是吗?
几个世纪以前,一个名叫以撒的人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人爱主且跟随主,而另一人拒绝且弃绝了主。一定会有人望着以扫,然后再看着以撒和利百加说,“我不知道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而毁了那个男孩?”但耶和华说,“我爱雅各,恶以扫”。这一切全在神的手中,这是他美好计划的一部分。这不是为人父母者,有或没有做了什么。这是神美好的旨意。这好的、和善且慈爱的神在统管着这一切。
而对于我的孩子也是如此。若他们不能赢得他们的救恩,我也不能为他们获得。我相信主已经拯救或即将拯救他们,而且他们不会因他们的父亲而被拯救,但会像他们的父亲一样,藉由单单信靠主,当主打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定睛仰望主,当主打开他们的心门时,他们会接受主。他们的灵魂都在那美好的神的施恩手中。而我和所有的人,都可以见证,对他们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
---------------------------------------------------------------------
转载自《基督邮报》
---------------------------------------------------------------------

标 题:6 月25日
经 节:...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七章37,38节)
这项开启永恒泉源的应许,是多么令人鼓舞啊!口渴的人都可以亲近主来喝。可能你已经试过许多别的办法,都缺乏止渴的功效。是的,离开主你就会变成沙漠:干燥、贫瘠、不开花、没有歌声;若亲近主,情况就截然不同,借着主的活泉流过,你成为主的一个园子。歌声不断、绿野香波,四季都是香味扑鼻。
你意识的深度将和看不见活泉一样清新,其实还不止于此。你里面的人会不断更新,充满活力,你会成为造福别人的泉源。你里头的溪流将变成大河;大河又摇身一变而成为活水的海洋。
我不应当利用主;而宁愿听候主使唤。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 题:福音更兴旺
经 节: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
每件事的发生都能以两个方式去看待:这件事情如何影响你?如何影响神的国度?使徒保罗总是关心如何使用环境来拓展福音。当他被不公平地关入监狱时,马上观察自己的入狱,是否成为传播神救恩的机会(腓立比书一:13;使徒行传十六:19~34)。当他被愤怒的暴徒攻击时,他利用这机会传福音(使徒行传廿二:1~21)。当保罗因诉讼事件面谒亚基帕王时,他满脑子是如何向国王分享自己的信心(使徒行传廿六:1~32)!即使保罗遇见船难,搁浅在一个岛上,他仍使用这个机会分享福音。不管环境如何,保罗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目前处境,告诉他人神救恩的好消息。在面对一个新的处境时,我们最关心的通常不是神的国度。当面临危机的时候,我们可能变得愤怒或担忧个人的利益受损,而不去瞧瞧神要借此施行何事。倘若一直以自我中心,我们会失去许多机会,经历神在我们身上与周围人们身上的作为。祈求神让你明白,祂要如何使用你的现况,成为他人的祝福。也许你身边有人必须看到基督如何改变你的生命。你是否愿意让神使用你的环境,向你身旁的人见证祂拯救的大能?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标 题:6 月 25日
经 节:『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 』(出十四章十五节)
神的儿女啊,你当回想以色列人渡红海时的那段凯旋光景!他们的妇女孩子怎样因着看见自己忽然得了拯救-脱离了比死还可怕的命运-惊讶,他们的男子怎样因着想到自己以前屡次不肯信靠神,怨恨反叛摩西而羞愧。亲爱的读者,当你看见永生的神怎样因着一人的信心,伸出祂的手来将大水堆成墙垣,你就该知道神也照样会按着你的信心给你成就。
当你决意顺服神的时候,不要担心顺服的结局怎样;不要去怕那阻止你前进的狂风暴浪,因为『在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诗二十九篇十节)
风浪是神义袍的边襟、再临的征候、同在的证据。
大着胆信靠祂!大着胆随从祂!不久你就会发见:那拦阻你前进的阻力,会因着神的命令,变成自由的进路。 -梅尔(F.B.Meyer)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