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帝至大荣耀的礼赞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至二十日于意大利举行的〈韦瓦第节庆〉,压轴曲目就是《荣耀颂》(D大调,RV 589)。九月二十日星期三,在意大利中部城市西恩那的塞尔维(Servis)教堂演出整场圣乐曲,这是主办单位巧妙的安排,因为这曲《荣耀颂》不但传达出歌颂上帝极大荣耀的喜乐,更带动了意大利人对韦瓦第圣乐作品的重视及提倡。全场是由当时的名钢琴家、指挥家及作曲家Alfredo Casella(1883-1947)3指挥,Siena的Chigiana音乐院合唱团及管弦乐团演出。Casella自己担纲撰写乐曲解说。全场由意大利国家广播公司(E.I.A.R.)实况转播,后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韦瓦第第一首被录音且最重要的圣乐作品。韦氏将他的《荣耀颂》分成十二个段落,但因十一、十二两段落是连续唱出,所以常被视为十一个段落。灵感来源是路加福音第二章13~14节。 第一段(D大调):Gloria in excelsis Deo 韦瓦第应用整首音乐的中心调性──D大调,巧妙地开始了首段(这也是当时意大利制造的顶尖小喇叭的调性)。先是弦乐的八度大跳及连续不断的快速音群配合灿烂的小喇叭二重奏,成为经典式的教会庆典音乐。不但充满催眠似的力量,更使听者有触电的感觉(小喇叭经济而有效地应用在这开场白以及结论段,是韦瓦第音乐敏感度的充分表现。这种方法后来也常出现在亨德尔与巴赫的音乐之中,特别是在《弥赛亚》神剧以及《B小调弥撒曲》之中)。 第二段(b小调):Et in terra pax hominibus, bonae volun tatis b小调,平行,模仿式的复音音乐以及持续低音,隐约带出耶稣基督的降世,虽是要带平安给世人,却透露出祂将受苦的端倪,全曲充满了柔情及令人沉思的气息。 第三段(G大调):Laudamus te, Benedicimus te, Adoramus te, Gloriticamus te 第四段及第五段(e小调):Gratias agimus tibi, Propter magnam gloriam tuam 这两段都是不间断地唱出,第四段虽只有六小节「过桥似」的垂直和声,却很精采地接连到第五段,戏剧性地进入一段以拱形曲线构成的赋格。这是韦瓦第勾画歌词深意的杰作,卡农式的对位音乐,使整段音乐高潮迭起,充满了颂赞的力量及心意。 第六段(C大调):Domine Deus, Rex coelestis, Deus Pater omnipotens 这首令人有窒息感的音乐,以女高音及双簧管(原稿注明也可用小提琴)展开优美的对话;而拨奏的低音部则带出了雀跃的心不间断地颂赞,颇有「余音绕梁」的力量。 第七段(F大调):Domine Fili Unigenite, Jesu Christe F大调有力的合唱。活泼有力、节奏灵巧的第一主题以及曲线平稳的第二主题,贯穿了整曲,将耶稣降生的喜悦以及道成肉身的事实充分展现。而欢欣不断的附点八分音符的低音部,更将整段赞美圣子的精神表露无遗。 第八段(F大调∕d小调):Domine Deus, Agnus Dei, Filius Patris 这段不朽的乐章与第二段相得益彰。F大调夹着d小调,缓慢却充满内聚力。它以深沉的女低音独唱以及合唱团的回应,有力地将人类祈求「上帝羔羊的怜悯」之声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九段(e小调):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suscipe deprecationem nostram 韦瓦第使用了无比优美的和声、极缓慢的速度、不断变化的音程,刻画出人类祈望耶稣垂听祷告的心愿。更以半音阶的和声进行,深刻描绘出耶稣基督将世人罪过除去的恩典。 第十段(b小调):Qui sedes ad dexteram Patris, Miserere nobis 低音乐器以上扬的音群以及高音部的下降音群,谦卑地祈求那自天而来的响应,表达了锲而不舍的祈祷心志。 第十一段及十二段(D大调):Quoniam tu solus Santus 第十一段:韦瓦第使用第一段的灵感动机,前后呼应,使全曲得到完美的一贯性。而第十二段一开始,小喇叭再度灿烂地展现,精采有力地带出了结论段的光辉,庄严有力地颂赞三位一体的上帝。全曲在剧力万钧的「阿们」声中结束。请注意,韦瓦第是多么用心地将调性比重均衡分配于各段落,而速度及人声的适度安排,以及灿烂辉煌的小喇叭绝佳效果,都是韦瓦第成为巨匠的重要因素。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11 12:14 , Processed in 0.0623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