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大洪水地质学的历史报告 一、总述 地质学作为对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地壳历史的科学研究,直到十八、十九世纪才出现。然而哲学家和神学家自古以来的作品含有许多对地球历史的推测。以塔里斯和亚拿西曼德为代表的希腊自然哲学家们讨论了有关地质学的现象,诸如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海洋贝类和植物残余的化石。希腊人对此给予了表现他们世界观的不同的自然解释:海洋曾一度覆盖了大块的陆地;周期性的洪水毁灭了所有的生命;陆地和海洋在不断地更换位置等。海洋犯罪说可能是所有理论中最流行的理论,人们的争议只是关于其范围、频率和原因。 在以后的世纪中,早期基督教著作家们,如特土良、屈梭多模、希坡的奥古斯丁,以挪亚大洪水的亮光来解释地质学的奥秘。地质学的特征通常被视为是圣经洪水的证据,或者至少是一个全能上帝的作为。自然哲学家们对科学与神学没有给予鲜明的区别;大自然和圣经都被视为是上帝大能和奥秘的显现。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人们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得以复兴,再加上新大陆的发现,使得全球范围内地质学现象的研究成为现实。 但现代地质学直到十八世纪才得以发展,可能是受到了在欧洲西北部的开矿地区对于地质学实用知识需求的促使而产生的。在德国弗莱堡的一位矿物学者,亚伯拉罕·G·沃纳(1750-1817年)推出了地质学或他习惯称呼的地球构造学的水成论。水成论者相信整个地球曾经被一个海洋所覆盖,包括最高的山。此理论被用来解释岩石中各种矿物质的存在。沃纳对于矿物质的理解使得他相信全世界的地质层化是在统一的堆积层中形成的。这些岩石层通过五个被明确定义的阶段的不断沉积而露出海洋,形成岩石物质。这一理论被称为洋葱外衣理论。 一个要求漫长时间的相反学派兴起,他们被称为火山学家或深成学家。在他们最著名的倡导者爱丁堡的詹姆斯·胡顿(1726-1797年)经常被摘录的一段话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开始的痕迹与结束的盼望。在《地球理论》一书中,胡顿推出了他的观点。他相信所有在地球表面上能发现的地质现象都可以用至今仍能观察到的自然原因来解释。这一概念从此成为众所周知的地质均变论。 由于地质均变论需要漫长的地质时间,而这与被广泛接受的乌社尔大主教的年代表(宇宙被创造于公元前4004年)相抵触;又由于胡顿的文章形式非常混乱,许多人寻求了其它的地质学理论。火山作用的主要反对者之一是巴伦·乔治斯·L·库威尔(1769-1832年)。他是比较解剖学的传播者和古生物学的创始者。他的地质大灾难论认为自然的灾难曾多次毁灭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并且新生物群最终取代了那些被毁灭的种群。如此,连续的灾难周期伴随着连续的再繁衍。 《创世记》大洪水可能是最终的和最恶劣的洪水。继库威尔以后,威廉·布克兰成为地质大灾难论的主要设计师。他将库威尔的理论与创世记大洪水联系在一起。其他人跟随了他的模式。威廉·史密斯(1769-1839年)是一个土地测量员和英国地质学之父。他相信化石成一定的次序形成,并可以被用来认定地层。其他学者假定生命的延续并断定化石可以被用来认定每个地层的年代。 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自然神学似乎与科学达成了完美的和谐。他们将创世记创造周确实的记录扩张为漫长的地质年代,每一个年代产生出一种比前一年代更先进的生命类型。大洪水已不再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地质事件。如果大洪水确实发生了,它只被视为是在有限范围内发生的或者许多类似的灾难中的一个。 1803年,约翰·普莱费尔将胡顿的理论用更易读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但这个革命性的地质均变论直到查尔斯·利尔爵士(1797-1875年)在他的《地质学原理》(1830年著)一书中将此理论复兴、综合和大众化时才被人们所接受。他有效地论证了地质均变论是使人们能够通过自然定律来解释地质事件的原理。他说服了绝大多数科学家去相信地球现在的形状即不是通过过去六千年来上帝神圣的作为也不是通过创世记大洪水的水流作用,而是缓慢的自然作用的结果。可观察到的自然力按照万古永在不可变更的物理定律运转着。这种观点的广泛接受为达尔文的进化论铺垫了道路。 到十九世纪中,地质均变论被视为基础原理,并影响了以后一个世纪的地质学思想。《创世记》的大洪水被大多数人所屏弃,从原来的一系列灾难中的一个严重灾难变为一个发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事件,或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 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地质均变论面对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地质大灾难论认为地质过程的正常速度被解释为由不寻常的事件间断地产生的。这种观点即使是在否认宇宙中超自然力的干预的学者中也在逐渐获得支持。关于地质学理论的一些现行的趋势更详细的记录,请参看本文V。 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与地质学 在1844年大失望以后的诸年间,复临信徒们主要忙于研究基督第二次再来的预言征兆,而无暇关心地质学界激烈的争论。然而他们对圣经预言的研究很快使他们注意到《彼得后书》第3章的内容。这里描绘了世界终结的物质形式。反映年轻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仰的第一个刊物登载了一篇关于地核(地心)组成成分以及作为基督即将显现的征兆的火灾、地震和火山爆发的记录的文章。当第七日安息日的教义成为教会的一个主要教义时,对《创世记》字面意义的七日创造的维护变得格外的重要。 安息日会的神学家们在寻求支持《创世记》记录正确性的证据时并没有试图进入地质学的实际研究之中。均变论地质学所假定的漫长年代与《创世记》的字面意义的解释相冲突。人们曾试图检验是否圣经记录被错误解释了。怀雅各和J·N·安德烈坚持认为地球直到创造周时才出现,而一个被称为从属创造论者的团体假定相信地球化学成分(仍然是上帝创造的)的存在比六千年要长并不是没有圣经根据的。此争论一直延续着,然而并没有很多的一致意见。但从属创造论者一直保持着少数的席位。 早期安息日会杂志重载了其他基督教团体,和为证实圣经字面解释正确性提供了证据的,或从进化论地质学中挑错的科学家们所写的文章。《评阅与宣报》杂志的编辑们,特别是乌利亚·史密斯非常注重强调他们对地质学事实的错误运用和滥用的反对,而不是对科学本身的反对。他们常常表述说随着地质学的幼小科学继续发展新的理论,科学与圣经之间一定会产生和谐的关系。同时,他们也警戒不要过快接受任何对创世记记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新科学主张。当然,真科学一定是与圣经和谐一致的,因为两者都有相同的作者。 从1850年到1900年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内,科学被视为是试图逃避上帝作为创造者和主的人们所适用的一种工具。因为所有的真理都是建立在圣经不变的标准之上的,所以人们不相信那些不敬虔的科学家的话语。这是安息日会大洪水地质学的神学时期。此理论是与创造论紧密相连的。大多数对地质学感兴趣的学者,如A·T·琼斯,以怀疑主义的立场对此领域的著作进行研究,期待和寻找矛盾、缺点和错误。 乔治·麦克科雷迪·普莱斯(1870-1963年)是一位教师和作家。他是安息日会大洪水地质学的科学时期的兴起人。通过对现有的地质学著作的学习研究,他发现他对于《创世记》字面解释的信心并未动摇。他对新教试图接受有神进化论(此观点认为上帝通过一个漫长的计划过程创造了世界)的趋势表示痛心。普莱斯呼吁各教会进行一次新的改革:通过返回到创造的真理来为作为创造主的上帝辩护。 1902年普莱斯出版了共计二十五册的《现代基督教与现代科学的大纲》一书的头册。书中向三大进化论理论发起挑战,他们包括:均变论地质学、生物学(有机)进化论和有神进化论。他以后的书籍中主要针对地质学,因为他相信这是其他进化论的基础。在对于化石记录中生命形体顺序的进化论解释时,普莱斯认为化石是在大洪水中被毁灭的大洪水前世界的动物和植物。他断言地质学均变论的假定和生命形体进化论的演变是没有证据的。而这些正是人们对于岩石和化石武断的年龄测定的唯一原因。 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普莱斯主导了对于进化论地质学的攻击。并影响了其他基要主义的基督教团体。他在新教界的影响使得许多安息日会信徒几乎把他视为是受圣灵感动了的,并且人们很难既反对普莱斯的观点而又不被视为是与上帝真理不符的异端邪说。 然而当普莱斯几乎将地球地壳所有的重要地质特征都归咎于创世记大洪水时,他的一个学生,H·W·克拉克发现此观点需要加以修改以便允许可能的洪水前地质构造。普莱斯相信化石中并不存在真正的次序,但克拉克在层化的岩石中看到了次序的证据。克拉克用他的生态成带现象的概念为此次序提供了一个解释(见本文VI. 三)。普莱斯将大陆冰川的证据解释为洪水的作为,而克拉克提出数据显示,高山的冰川作用和在北半球平原上的大陆冰片层都是真确的概念。虽然后来的安息日会科学家们对这些解释做了些调整,但他们仍对均变论地质学持反对态度并坚信创世记大洪水的字面解释。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神州团契 ╋(始于2006)
GMT+8, 2025-7-31 06:32 , Processed in 0.0577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