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数码 发表于 2012-8-8 19:09:40

稗子的比喻----陈终道

太13:24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25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26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1稗子----恶者之子【38节】,指一切属魔鬼的人[约8:44约一5:19],及一切异端、假师傅、假弟兄等【加2:4彼后2:1约一2:18】。和一切使人跌倒的【41节】
2长苗吐穗的时候----就是稗子与麦子显出分别的时候。所有不信者、异端、假师傅、假弟兄,他们作魔鬼的工具,混杂在真信徒之中,初时或难分别,但不久终必显露,为一切真信徒所能认出。他们在今世就会显出与真信徒不同的行为。
3麦子要收在仓里---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太13:43】
这比喻中的稗子【恶者之子】。虽撒在麦子叶中【天国之子】,却也是长在田地里--世界【24、27节】。仆人问田主是否要把稗子薅出来,主人回答说:“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这意思不是说教会可以容纳异端或罪恶【参林前5章帖后3:6、14加2:5】把麦子和稗子同等看待,乃是说恶者之子要和天国之子【教会】,在今日的时代一同活在世上,这些弟兄和异端,不会在现今时代末了之前被消灭,因他们在这世界受审判之前,仍要继续生长;另一方面,他们虽然与麦子一齐长起来,却不能把他们当作麦子,他们既会在“长苗吐穗”之时显出与麦子的分别,就当知道辨认他们,不受他们的迷惑,认出他们是假的来【林后11:13加4:17启2:2】,不该把假弟兄当作真信徒相待。
教训:
魔鬼虽能撒下稗子在麦子里,却不能使麦子变成稗子。我们若领受了主的生命,确实重生得救,决不至灭亡;反之,稗子虽混在麦子中,始终仍要灭亡。人若不重生,虽以加入教会、接受洗礼,但仍是灭亡之子,像犹大虽列入使徒之中,仍是”灭亡之子“【约17:12】
陈终道【天国君王】
1耶和华见证人信徒人数超过七百万人,认为人死后归回尘土,并没有存在不死的灵魂(诗篇146:4;传道书9:5-6,10)。不存在永火的地狱。(诗篇37:9-10)。
2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拥有一千多万名信徒,
3摩门教

【第三:教友人数如今超过一千三百万人,分布于17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六百万名教友住在美国,是全美第四大基督教会。我们是世界上发展最快速的基督教会之一,每个工作日都有一座新教堂落成竣工。教友会缴付什一奉献,也就是他们收入的十分之一,这是为什么我们能盖教堂和进行其他计划。】

摩门教又称末世圣徒会,为美国人施约瑟于一八三○年创立,其教义内容复杂混乱,乃是用基督教为招牌,而广泛窃取犹太教、回教、及其他几种邪教教义而成的杂凑宗教。施约瑟自称被一位天使指示,掘得一些金片,而翻译成书,是为摩门经,如此荒谬怪诞的故事,竟有人相信附从,并高举摩门经于圣经以上,这正是纯粹魔鬼的道理!他们不明明反对圣经,却在圣经以外附加经文,另设救恩之道,他们不明明否认神与耶稣的存在,却用似是而非的道理减低神的权威与神性!哦!狡猾的魔鬼,我们不可不慎不防!他们利用经商,建造高大辉煌之教堂,百折不挠地登门拜访,诱人入邪,这是何等可悲可怕的事!异端与真道之辨一、关于三位一体之神异端:摩门会认为亚当就是神,神是个伟人,好像杨百翰(摩门教主施约瑟的继承人)一样,摩门教的牧师就是神自己的一部分。他们捏造耶稣是亚当和马利亚所生,耶稣在迦拿与马大和马利亚结了婚,他们的教主施约瑟乃是耶稣的后代。摩门会认为圣灵是一种永久存在的物质,惟有借他们牧师(祭司)的按手才能传给人。真道辨:创世记一至三章清楚记载亚当的被造与犯罪情形,而摩门会竟能倡言亚当是神,圣经明明告诉我们“他(神)迥非世人”(撒上十五:29摩门会竟称神与人一样,甚至他们的教徒是神自己的一部分,这真是荒唐已极,被魔鬼愚弄到如此可怜的地步,还再去欺骗别人-----


 

  

航天数码 发表于 2012-8-10 16:23:14

四、外表称义未必是真基督徒的明证 〗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人看起来是真基督徒,却落到永远背道的地步。这对我们并没有造成什么困难,圣经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基督徒,是常常会出错的,有时候甚至根本没办法判断。稗子绝对不是麦子,坏鱼绝对不是好鱼,但是它们真实的本性常常不是第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太十三24-30)。魔鬼既然能改换外貌,让人误以为是光明的天使(林后十一14),那么如果撒旦的差役有时候也以极敬虔、圣洁、热心的外貌装成义人,这一点也不稀奇;一个人外表承认他是基督徒,当然不一定保证他的灵魂得救,这就好象古时候的法利赛人,不过是希图「以肉体上的夸耀」欺骗许多人罢了。耶稣警告他的门徒说:「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太廿四24),耶稣又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可七6-7)。保罗警告那些「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林后十一13)。保罗写给罗马人说:「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罗九6-7)。约翰说有些「自称是使徒,却不是使徒的」(启二2),之后又说:「我知道你们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启三1)。

  不过不管这些人以假乱真的本领多么高明,神总是知道有人「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他们不是,乃是撒但一会的人」(启二9)。在今天这个世代,许多人自称是基督徒,却没有基督徒的知识、经验、与性格,许多地方的教会已经和世界没有区别了。我们常和撒母耳一样,被外貌欺骗说:「耶和华的受膏者必定在我们眼前」。我们如果真的看出他们的动机,就会产生全然相反的结论,只是我们再怎样小心,还是会在判断别人的事上犯错。约翰说:「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如果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不是属我们的」(约壹二19),这其实也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如果有人永远跌倒,那么他们一定都是属于这类人。

  虽然有些人从来不按着真理认识主耶稣,态度也不认真,却能对宗教高谈阔论,甚至宣称自己对宗教有多么了不起的体认。这种人头脑里的知识也许胜过谦虚的基督徒,有时候甚至能暂时欺骗选民,但是他们的心从来没有受过感动,他们只不过是暂时在外表上与教会有关连;他们在审判的日子要对主说:「主阿!主阿!我不是奉你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那时主要回答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太七22-23)。如果主真的承认他们是基督徒,就不能这样回答他们了。当人显出本像,心中一切的隐情也被显露的时候,许多人虽然有时候外表看起来像是真基督徒,但是那时候就要真相大白了,原来神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是他的百姓。有人说一个人信主之后还是会背道,但是一个人如果真实得到神的救恩,就绝对不会再背道。凡是背道的人,都是从来没有认识过这个救恩的,他们虽然听过道,但是他们的心是土浅石头地,因为没有根基,所以听了道也只是当下欢喜罢了,等到苦难、逼迫一来,他们就立刻跌倒了。我们可说「他们放弃了信仰」,或者说「他们的信仰好象船破坏了一样」,但是其实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这个信仰,顶多只是接触到一点皮毛罢了。有些人在悟性上明白福音道理的知识架构,也能传讲这些知识,教导这些知识,但是他们自己却完全没有真实经历这个救恩。所以我们不能看到这种人堕落,就说我们看到有真圣徒背道了,或者说我们找到真圣徒也会背道的证据了。

  一个人光是外表加入教会,当然不保证他就是真基督徒。地上教会的成员未必就是天上教会的成员。有的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在外表承认福音,这会使他们暂时在外表上有不错的道德,也与神的子民来往。他们看起来有真信仰,而且会维持一段时间,可是之后不是他们的羊皮不小心脱落,就是他们自己受不了而把羊皮脱掉,又重新回到世界里去。我们如果能看到他们内心的真实动机,就会发现他们虽然看起来作了许多与信仰有关的事,但是没有一件是真正因为爱神而作的。他们是山羊,不是绵羊;是披着羊皮的狼,不是温驯的羔羊。彼得论到这些人说:「俗语说的真不错:『狗所吐的,他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辊』」(彼后二22)。他们在这件事上就表明自己从来不是选民。

  许多没有悔改的人也听福音,就像希律也听施洗约翰讲道一样。圣经告诉我们:「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是圣人,敬畏他,保护他,听他讲论,就多照着行,并且乐意听他」(可六20),但是人如果知道希律下旨要杀约翰,也知道希律平日的生活,就会说希律一生当中,没有一分一秒曾经是基督徒。

  还有一点我们也该承认,就是如果一个人的良心被神光照,圣灵也以一般的方式运行在他心中,这往往会使他改变,在外表上过宗教生活。一个人如果被圣灵这样感化,往往在行动上极其严肃,在宗教的义务上分外殷勤。一个罪人如果内心真实醒悟过来,那么当他看到圣经中福音的应许与救恩的计画摆在他眼前,不但会觉得真实,而且会觉得正适合自己的情况;他们当下欢喜领受,并且相信。但是这个信心的基础只是真理产生的道德力量,他们的心境要在某种情况之下,才能产生这个信心;他们要持续这种心境,才能保持这个信心;如果心境改变,他们就会堕入原来的状态,对福音没有反应,这个信心也就随之消失了。耶稣撒种比喻中的土浅石头地,就是指这种人。这种暂时的信心在圣经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无数的例子。这种经验常常发生在真正悔改之前,那时他们的内心并没有真正改变。这经验可能一再重复,但是每次当事人都还是回到他们原本的属世情形,对福音冷淡。这种经验与真实重生经验的差别,往往旁观者很难分辨,甚至当事人自己都未必清楚怎么一回事。主耶稣给了我们一个试验的方法,就是「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只有当这种经验产生圣洁的生活时,我们才能分辨出这两种经验的差别。

摘自:【基督教预定论】第二篇14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稗子的比喻----陈终道